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芳草谁能梦谢池,但将心地喻摩尼。
千岩万壑时相忆,明月清风两自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和皓文二绝(其二)》。诗中,诗人以“芳草”和“梦谢池”象征着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内心比作珍贵的“摩尼”,寓意心境纯净如宝。接着,诗人表达了即使相隔千岩万壑,彼此的思念之情仍然如同山川之景一般自然流露,而“明月清风”则象征着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心灵相通。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体现了林逋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品格,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
不详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
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
开尊且醉圣贤酒,理棹时乘旦暮风。
懒为躬耕咏梁甫,敢将高卧敌隆中。
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
除是千庐贵游客,中林时复访幽人。
山水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拟别移居。
直过天竺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