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车中大风

急水下沙堑,斜月明戍楼。

东星灿房氐,西岭森栝楸。

冥焉寡佳眄,郁尔生古愁。

龙气倏以变,虎迹行相侔。

大海互唇齿,其背黄河流。

并声合一鬨,激籁同九秋。

摩天极悍厉,蹑地无停留。

去烟千里平,夕色苍浮浮。

高雁响潜远,隐隐下徐州。

野火散燐碧,若在龟山陬。

我马自驰突,去去知安投?

夙闻齐东民,斥土鲜穰收。

但冀夏牟熟,或补秋荒忧。

非期相荡潏,农癈民何筹?

委以告籴计,谓可移粟谋。

斯时万瓦屋,老稚啼嘤嚘。

繄予行迈人,怅望心徒悠。

凭轼赋此诗,守土谁贤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车辆穿越阴平时所遇到的大风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急水下沙堑,斜月明戍楼”描绘了夜晚行进途中的景象,水流湍急,月光斜照着边防的城楼,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接下来,“东星灿房氐,西岭森栝楸”则转向对天空和远处山岭的描写,星星闪烁,山岭上树木繁茂,自然之美与前文的人为景观形成对比。

“冥焉寡佳眄,郁尔生古愁”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随后,“龙气倏以变,虎迹行相侔”运用比喻,将大风比作龙虎之力,形象地描绘了风势之猛。

“大海互唇齿,其背黄河流”进一步扩展了风势的影响范围,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风力的推动下摇摆。接着,“并声合一鬨,激籁同九秋”描述了风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与秋天的风声相呼应,渲染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

“摩天极悍厉,蹑地无停留”强调了大风的猛烈和持续性,仿佛它无所畏惧,直冲云霄,又踏遍大地。最后,“去烟千里平,夕色苍浮浮”描绘了风过之后的景象,烟尘消散,夕阳映照下的大地呈现出一片苍茫。

“高雁响潜远,隐隐下徐州”通过高飞的雁群的叫声,暗示了风势减弱,车辆继续前行,最终抵达徐州。接下来,“野火散燐碧,若在龟山陬”描绘了沿途的景象,野火在龟山脚下闪烁,增添了一抹生机。

“我马自驰突,去去知安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不安,他在思考前方的道路和目的地。接下来,“夙闻齐东民,斥土鲜穰收”提到诗人听说齐地东部的农民因土地贫瘠而收成不佳,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

“但冀夏牟熟,或补秋荒忧”表达了诗人希望夏季作物能够丰收,以缓解秋季的粮食短缺问题。然而,“非期相荡潏,农癈民何筹?”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农民的困境并未得到解决,引发了对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深思。

“委以告籴计,谓可移粟谋”提到了通过购买粮食来解决粮食短缺的策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斯时万瓦屋,老稚啼嘤嚮”描绘了当时普遍的饥荒景象,老人和孩子都在哭泣,表现了社会的苦难。

“繄予行迈人,怅望心徒悠”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问题时的无奈和忧虑。他坐在车上,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凭轼赋此诗,守土谁贤侯?”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谁是值得尊敬的领导者,能够守护这片土地,解决人民的苦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东滩题壁

凫山天际障危楼,驺国云中冠上州。

封豕军门通次室,飞狐饷道越闾邱。

乱烟掠树遥青碎,晚日当尘大赤浮。

海上书生来驻马,空将遗事说文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汶上县三章(其一)

拱木尚书里,穹碑通议桥。

昔观何壮钜,今望已萧条。

风压空城日,沙盘旱地潮。

苍然生晚色,一雁下城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汶上县三章(其二)

浩浩东城荡,今为种麦田。

伏蝗搜未尽,过马躏相连。

地势垦逾下,天心施岂偏?

偶逢三日雨,相汩又成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汶上县三章(其三)

春微沙不草,物竭市无人。

游食兵难练,荒书县屡陈。

土关讥逸盗,囤粟禁强民。

谁善操刀割,能教治一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