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家山夕秀(其一)

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小阜堆。

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

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原本堆积泥土是为了建造高台,技艺精湛的工匠突然将其变为一座小山丘。
在碧蓝天空与大地交接的地方,塔楼相对而立,而在荒芜中断裂的地方,山峦仿佛推涌而来。
这座人造景观宛如一片优美的山林,只缺几棵松树和桂树来增添生机。
夕阳尚未落下,明亮的月亮已升起,此时倚着栏杆,正是适宜漫步停留的时刻。

注释

累土:堆积泥土。
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
小阜堆:小山丘。
碧落界边:天空与大地相接之处。
塔对:塔楼相对。
苍芜断处:荒芜中断的地方。
一段林峦胜:一段如画的山林景色。
松桂栽:松树和桂树。
夕照:傍晚的阳光。
明月上:月亮升起。
倚阑:倚靠着栏杆。
徘徊:漫步、逗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开篇“本因累土作层台,巧匠俄为小阜堆”两句,通过对园林建筑的描述,展示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环境中的人文造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接着,“碧落界边将塔对,苍芜断处送山来”两句,诗人通过对远处塔影与近在眼前的荒野之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宽广而又深远的空间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状成一段林峦胜,欠得几株松桂栽”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美景与人工修饰相结合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便是在这片美丽的山林之中,也还有提升空间,可以通过种植一些象征着高洁和永恒的松树或桂树来丰富这一自然环境。

最后,“夕照未沉明月上,倚阑正尔可徘徊”两句,以诗人的闲适情怀与对美景的欣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哲思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邀请读者共同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一首颇具画意和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玉堂义方训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门翁季自师友,尽出学问之根源。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闻者推而尊。

虽然责善友之义,仕教之忠古皆尔。

读其诗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书绅我亦且服膺,过庭夫岂弗由礼。

触屏教谄势利徒,得不为之望风愧。

形式: 古风

道间即事亦有间而感慨

八载天涯喜遂归,吴乡当暑亦相宜。

茗烹阳羡慰久间,鲈买松江更一奇。

老树经风惟柳长,新田得雨未秋迟。

不因看镜惊头白,将谓情怀只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道间梅花可爱风后无复存者

可恨封姨妒双玉,飘残羽袂委泥涂。

香馀江路诗传甫,影落孤山仙去逋。

桃李儿曹从后我,竹松朋友肯疏吾。

梦回纸帐身为蝶,留得掀篷数尺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管顺甫以湘竹为青奴儿贶为名湘夫人赋以谢之

妾家淇园北封君,厥祖慈事宗苍筼。

子孙异代贞节闻,枝分一派从南巡。

千古流落湘江滨,几番雨露敷新荣。

斑斑不改啼红痕,膏煎漆伐悔自矜。

卒以取祸罹斧斤,工巧斲削资它人。

管城夫子出意新,作俑取义何其云。

致之千里充吾庭,命以汤沐虞嫔名。

彷佛太伯之文身,虚中直外圆且明。

不丝不谷不受尘,一笑不用捐千金。

曲眉丰颊从杂陈,虽有多喙无一嗔。

晨夕荐我眠风棂,曲肱时复呼真真。

骨虽非玉肌似冰,蝶梦不到巫山云。

白家蛮素卿自卿,老我祝尔毋忘盟。

以便吾体全吾神,招魂共读离骚经。

推枕同作华胥民,只虞一夜秋气清。

犹筐中扇墙角檠,盍为青奴亦作白头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