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井

踏臂歌残壁月昏,骊龙犹藉井生存。

石阑漫涴胭脂色,不似湘筠染泪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景阳井》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通过对景阳井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哀婉的情感。

首句“踏臂歌残壁月昏”,以“踏臂歌”这一动作,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悲凉。在月色昏暗的墙壁前,仿佛能听到远古的歌声回荡,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这里的“踏臂歌”不仅指实际的动作,更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次句“骊龙犹藉井生存”,通过骊龙(传说中的龙)与井的关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骊龙象征着古老的力量与智慧,而它“犹藉井生存”,则意味着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古老的文明与精神依然能够顽强地延续下去。这里巧妙地将自然元素与历史命运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寓意深度。

第三句“石阑漫涴胭脂色”,描绘了一幅石栏杆上沾染着模糊不清的红色痕迹的画面。这“胭脂色”可能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与美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痕迹变得模糊不清,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同时,“漫涴”二字也表达了时间侵蚀一切的力量,使得曾经的辉煌化为尘埃。

最后一句“不似湘筠染泪痕”,将景阳井与湘筠(湘妃竹)进行对比,强调了景阳井中所承载的历史哀愁与情感的深刻。湘筠的“染泪痕”通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眼泪,这里用来形容景阳井,意味着井中所蕴含的是更为复杂和沉重的历史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悲伤,而是整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哀痛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阳井这一具体的物象,寓言般地探讨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情感的永恒。王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既宏大又细腻的历史画卷。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送杨子明知事从观孙元帅分制沿江州郡

寒日动大江,鞍马散沧洲。

沤光灭没外,回见冰梁浮。

壮士无人色,旗羽风飂飂。

杨君志弧矢,笑被黑貂裘。

祭軷千仞冈,掉鞅万斛舟。

先声掠淮甸,遥制三边州。

元帅统将权,言责在军谋。

一言关兴丧,跬步分阳秋。

天地属闭塞,波伏蛟龙湫。

孤烟起天际,薄暮青转幽。

百里静鸡犬,岂但穷兵由。

雪贸荠麦生,犹闻铸戈矛。

频年竭土壤,经时委川沟。

行其所无事,凋瘵或少瘳。

耀德不观兵,当今第一筹。

君昔甚恻隐,曲宥千俘囚。

归装轻于叶,廉价重琳球。

敝邑蒙荐临,多暇获宴游。

凤凰巢阿阁,黄鹄宜远投。

菉竹霜实繁,知止畴与侔。

芦根短刺水,鸒斯空啾啾。

顾予麋鹿姿,蓬藋翳林丘。

行藏任本性,道义期加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夜坐

落日秋气昏,回溪夜喷薄。

幽花敧露榭,孤萤陨风阁。

冲襟谢烦歊,广簟生离索。

瑰履望明河,南天正飞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义僧行

世降道沦丧,盛事罕见之。

我歌义僧行,蕲取国士知。

僧臻生夏浦,俗号徐大师。

勇敢重意气,赤手可猎麋。

张忠郭解流,任侠不计赀。

臻愿出门下,致死誓不移。

盗寻寇马洲,鱼肉乎蒸黎。

元戎坚营壁,大姓深沟池。

壮哉张父子,分率脱项儿。

父擒子死难,家不得敛尸。

臻闻切齿恨,恨死不同时。

夜即操斧刀,奋身斫籓篱。

径入牛宫内,斧断张絷维。

手杀盗六人,力挽间道归。

妻孥拜堂下,金币谢所私。

上公赐巾裳,欲以好爵縻。

幡然掉臂辞,还山弄摩尼。

方今国步艰,中外罹疮痍。

铜虎尽悬绶,铁马谁搴旗。

嗟尔匹夫臻,足张三军威。

何不食君禄,为君靖淮夷。

收名鲁仲连,千载为等期。

天秋黄叶脱,日暮玄云驰。

歌诗节鼓吹,用壮吾熊罴。

形式: 古风

壮士歌

明月皎皎白玉盘,大星煌煌黄金丸。

壮士解甲投马鞍,蒺藜草深衣夜寒,剑头饮血何时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