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瀛州亭论学

我生宣尼后,雅意窥道源。

雕虫愧小技,鱼蠹综群言。

空玄费研剖,怅怅岐路繁。

幸兹先觉者,秉铎开蒙昏。

幽讨濂与洛,上穷羲与轩。

秋空发灵籁,水落见天根。

吾无隐乎尔,目击教巳存。

虚往而实归,玄亭何足论。

记取瀛洲会,风规百世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清秋瀛州亭论学》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作。董其昌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先贤的敬仰。

诗的前四句“我生宣尼后,雅意窥道源。雕虫愧小技,鱼蠹综群言。”表明了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生于孔子之后,虽有雅意探寻道的根源,但自感技艺浅薄,难以全面理解诸子百家之言。

接着,“空玄费研剖,怅怅岐路繁。”诗人感叹于道的深奥难解,以及学术道路的复杂多歧,内心充满困惑。

“幸兹先觉者,秉铎开蒙昏。”诗人庆幸有先知先觉之人,如同手持教鞭的导师,为他揭示了知识的迷雾,引导他步入学习的正轨。

“幽讨濂与洛,上穷羲与轩。”诗人深入探讨了濂溪周敦颐与洛闽朱熹的学说,追溯到更早的伏羲与黄帝时代,展现了他对古代哲学的浓厚兴趣。

“秋空发灵籁,水落见天根。”秋天的天空中传来清脆的声音,仿佛大自然的启示;水位下降时,可以看到大地的根基,象征着诗人通过自然现象领悟到宇宙的真理。

“吾无隐乎尔,目击教巳存。”诗人表示自己没有隐藏任何东西,因为他已经亲眼见证了教育的存在。

“虚往而实归,玄亭何足论。”诗人认为,虽然他曾经虚心求学,但最终能够真正领悟并回归本真,对于玄妙的亭台楼阁,已无需过多讨论。

最后,“记取瀛洲会,风规百世尊。”诗人希望记住与智者们的聚会,这种风范将被后世尊崇。

整首诗体现了董其昌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他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学说,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表达了对理想教育的向往。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盆菊

众芳岂不妍,秋英自清绝。

意与幽人会,标名霜下杰。

容以桃李颜,艳彼茱萸节。

翩翩五陵子,佳色纷相悦。

积紫照朱茵,堆黄象金埒。

赏韵一以乖,篱堵宁辞拙。

亭亭盆中菊,偏承美人撷。

香分甘谷幽,色借冰壶洁。

对此读离骚,心魂坐莹澈。

悠然见西山,孤峰正嵚蘖。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七夕

夏律乍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河边月桂幽,汉曲天榆丽。

仙车驻七襄,札札弄机杼。

束素愁上衣,凌波泪如雨。

高楼有思妇,切念从军子。

迎寒理衣缝,映日抽纤缕。

岁岁遥相望,而无隔年聚。

如何离别悲,人称河汉女。

形式: 古风

题画小赤壁图

吾松山有九,俱以海为沼。

东海既以大,赤壁何当小。

风穴秘精灵,云门削鬼巧。

口鼻斗嶙峋,鳞甲成夭矫。

而我游齐安,何繇凌窈窕。

时平兵气销,霜落江声悄。

回思平原鹤,谁是枌榆鸟。

恰似黄池会,吴楚争可了。

将无山岳灵,端受里俗□。

归语东阳生,携筇事幽讨。

石言曾莫逆,壁观共枯槁。

田成琳球赋,屋用辛夷橑。

太守握红云,冠彼山谷好。

灵踪俨如旧,庞赘忽以澡。

嘉名公等锡,一壑从余保。

手写浪淘沙,峨眉雪可扫。

敢应北山招,终事东坡考。

形式: 古风

题万使君拙庵

黄虞既巳邈,智巧相驰逐。

宣父贵如愚,犹龙称若辱。

君侯体明德,祗以拙自勖。

鼯以五而穷,夔惟一乃足。

伟哉濂溪铭,泠泠大古曲。

琴台时动操,清音满空谷。

不见五凤年,玺书怀悃愊。

惭无诗史才,聊作舂陵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