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梅

心忆春归,似佳人未来,香径无迹。

雪里红梅,因甚早知消息。百卉芳心正寂。

夜不寐、幽姿脉脉。

图清晓、先作宫妆,似防人见偷得。真香媚情动魄。

算当时寿阳,无此标格。应寄扬州,何郎旧曾相识。

花似何郎鬓白。恐花笑、逢花羞摘。那堪羌管惊心。

也随繁杏抛掷。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鉴赏

这首宋词《万年欢·梅》是晁补之所作,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赏。词中以“心忆春归”起笔,将梅花比作未归的佳人,暗示了梅花在冬末春初的含苞待放,如同佳人未来,引人遐想。"香径无迹"则描绘了梅花独自开放,香气四溢却无人欣赏的静谧景象。

接着,诗人赞美了雪中红梅的早开,暗示其坚韧与不凡,仿佛提前得知春天的消息。"百卉芳心正寂"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百花尚未绽放时的独特地位。夜晚,梅花的幽雅姿态让人心生怜爱,它似乎在清晨的清晓时分就已装扮完毕,仿佛怕被人轻易发现。

诗人接着称赞梅花的清香和美丽,认为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寿阳也无法与之相比。梅花与扬州的何郎(可能指何逊,南朝梁诗人)有着某种缘分,暗示其高洁的品格。梅花的洁白如何郎的白发,诗人担心花儿会嘲笑采摘它的人,因为它的美是如此超凡脱俗。

最后,词句转向了哀婉的情绪,羌笛的声音让人心生悲凉,梅花也随着繁花凋零而被抛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首词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万年欢.寄韵次膺叔

十里环溪,记当年并游,依旧风景。

彩舫红妆,重泛九秋清镜。

莫叹歌台蔓草,喜相逢、欢情犹胜。

苹洲畔、横玉惊鸾,半天云正愁凝。中秋醉魂未醒。

又佳辰授衣,良会堪更。早岁功名,豪气尚凌汝颍。

能致黄金一井,也莫负、鸱夷高兴。

别有个、潇洒田园,醉乡天地同永。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万年欢.次韵和季良

忆昔论心,尽青云少年,燕赵豪俊。

二十南游,曾上会稽千仞。

捐袂江中往岁,有骚人、兰荪遗韵。

嗟管鲍、当日贫交,半成翻手难信。

君如未遇元礼,肯抽身盛时,寻我幽隐。

此事谈何容易,骥才方骋。

彩舫红妆围定,笑西风、黄花斑鬓。

君欲问、投老生涯,醉乡歧路偏近。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上林春/一络索.韩相生日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

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

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累叶。

乍归来,暂燕处,共仰赤松高辙。想人生、会须自悦。

浮云事,笑里尊前休说。

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

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

济生灵,共富寿,海山天阔。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下水船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

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髻。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

巫山一段云委。半窥镜、向我横秋水。

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

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形式: 词牌: 下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