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所作,名为《予行为魏仓监门忽得前监仓官诗人江南彭少逸诗因次韵时彭以遗火失官》(其一)。诗中蕴含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温暖的深刻思考。
首句“闻道长安桂作薪”,借用了“桂”这一象征高洁之物,却沦为柴薪,暗喻了才华横溢之人遭受不公正待遇,被贬低至极。接着,“斗升谁乞向隅人”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社会底层人士的悲惨境遇,他们如同角落里的孤者,无人问津,生活困苦。
“魏仓一炬非无为,似与寒枯慰晚春。”这里运用了典故,魏仓的火灾并非无果而终,反而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一丝安慰,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春天的暖意得以传递。诗人通过这一转折,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与关怀,以及对人性中温暖一面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温暖的深切关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