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诗十二首(其十二)

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

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

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

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南山之木和葛藤为喻,描绘了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力量的对比。诗人通过南山之木的高大与葛藤的缠绕,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上枝的纷繁茂盛与下枝的散布蒙笼,象征着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

“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这句话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中低处的力量能够影响到高处,而高处的存在也促进了低处的发展,体现了自然界中上下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蕴含了生命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哲理。

然而,“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这句转折揭示了自然界中的脆弱性。即使是最坚韧的树木,在岁月的尽头,面对猛烈的风暴,也无法避免被摧折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一种感慨。

最后,“苦成任两国,德孰与栋隆。君苟以此始,又当以此终”,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上升到了道德与人生的层面。树木与葛藤的共生关系,可以类比为人类社会中的合作与共存。这里强调的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才能持续发展。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无论开始时如何,最终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探讨了生命、力量、合作、脆弱性以及人生哲学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读岘山诗寄献八舅龙图

道悠寄先觉,神契无近知。

彼美羊公意,今在岘山诗。

陵谷非一变,荣名独至兹。

当时偶然语,正与来者期。

慷慨激悲歌,崔嵬构丛祠。

怀哉千岁后,慰此江汉思。

公亦蹈前人,方为帝王师。

奋笔成不朽,何啻中亭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偶作二首(其一)

蓬蒿附高原,芙蕖植污池。

物生自有性,不为高下移。

贵在世所用,未可以为师。

贱在众不识,未可以为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偶作二首(其二)

州来薄千乘,巢父轻九州。

齐景登牛山,涕泗独交流。

左右同来人,呜咽不息收。

共知富贵乐,变化不可留。

四顾更悲叹,万类莽悠悠。

歌舞未终曲,回首已可愁。

或指白杨下,荒草古时丘。

危辞才感拂,耿耿相应酬。

岂识达观士,笑尔若蜉蝣。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蒙示容斋诗辄为五言仰续逸唱

达人与道运,投迹系所逢。

在治信若凤,处幽固犹龙。

外物纷屡变,中扃豁兼容。

乃知云梦区,未足婴其胸。

明公蹈康济,兹世已陶镕。

优游就偃息,暇豫奏时雍。

高斋危舍字,数亩环崇墉。

虚轩便炎夏,奥室宜隆冬。

采真混出处,造适观羲农。

玩名肆独乐,怙势轻万钟。

越人起丹穴,子房去赤松。

材为用见循,道以世难从。

古事何昭昭,斯民积颙颙。

独应甘棠树,方使来者封。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