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古意》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宏大的叙事,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天地本非隘,所在遗阻修”开篇即以天地广阔无垠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空间的无限想象,认为天地并非狭小封闭,而是包容万物,不存在任何阻碍。接下来“蜩鸠抢枋榆,良非南溟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蜩鸠(一种小鸟)在榆树上跳跃,与南溟(大海)中的生物相比,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和能力差异,暗示了宇宙之大,生命之多样。
“壮夫负奇气,一出汗漫游”则转而赞美那些具有非凡勇气和独特气质的人,他们能够跨越千山万水,探索未知的世界。“朝发扬子江,夕至东海头”描述了这些壮士的旅程,从长江出发,直至东海尽头,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目标的不懈努力。“观水知所积,轰然负大舟”进一步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才能承载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日暮天鼓鸣,惊飙亦已遒”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天空中响起雷鸣,狂风即将来临的画面,预示着变化与挑战的到来。最后,“遐哉神禹绩,漭瀁不可求”表达了对古代伟大人物神禹功绩的敬仰,以及对其伟业难以完全理解或达到的感慨。“谁将补天笔,淄此万里流”则是对如何继续书写历史、创造未来的一种深思,寓意着后人应以智慧与勇气,继续探索与实践,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