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谒帝承明庐诗

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

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馀。

香貂拜黻衮,花绶拂玄除。

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晨雾散去仁寿宫殿显,祥云缭绕承明宫阁间。
御辇停驻华丽车帘旁,骏马踏过尘土剩云烟。
穿着香貂的臣子朝拜,绣花官服掠过黑色地砖。
拜见皇帝如同升入清朗银河,犹如跨入仙界紫虚一般庄严。

注释

雾开:晨雾散去。
仁寿殿:皇宫中的一座宫殿,象征皇权与长寿。
云绕:云彩环绕。
承明庐:古代宫殿名,常用来代指皇帝身边的侍臣或学士所居之处。
轮停:指皇帝乘坐的车辇停止。
绀幰引:绀色为深青带红之色,幰指车幔,引是车驾之意,整体描述皇家车驾的华美。
马度:马匹经过。
红尘馀:尘土飞扬后残留的景象,比喻繁华或世俗。
香貂:珍贵的貂皮制成的衣饰,古代官员的贵重服饰。
拜黻衮:黻衮指礼服上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官服,此处指朝臣穿着礼服拜见。
花绶:装饰有花纹的绶带,是官员等级的标志。
拂玄除:玄除指宫殿的黑色台阶,拂过表示动作轻盈。
谒帝:拜见皇帝。
升清汉:比喻拜见皇帝如同升入清澈的银河,形容场面神圣高洁。
何殊:有何不同。
入紫虚:进入紫色的虚空,象征仙境或超凡脱俗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举行仪式的壮观场景,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古代宫廷的辉煌与庄重。开篇“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两句,设定了宏伟的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圣而又稍显神秘的空间。"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馀"进一步描写了仪式开始前的宁静与期待,"轮"和"马"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接下来的“香貂拜黻衮,花绶拂玄除”两句,则是对参与者服饰的细致描摹,“香貂”、“黻衮”、“花绶”、“玄除”等词汇都显示了华丽与庄重。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场景,也映射出当时宫廷文化的繁复与精致。

最后,“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两句,直接指向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谒帝"一词表明了臣民对君主的崇拜和敬畏,而“入紫虚”则象征着超脱凡尘、接近天界的高远地位。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描写,不仅展示了皇权的威仪,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美的辞藻,构建出一个既壮观又神圣的空间,体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高度成就。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赋得携手上河梁应诏诗

早秋天气凉,分手关山长。

云愁数处黑,木落几枝黄。

鸟归犹识路,流去不知乡。

秦川心断绝,何悟是河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句(其四)

蒙君知重惠琼实,薄起金刀钉玉深。

形式:

句(其五)

深妆玉瓦平无垄,乱拂芦花细有声。

形式: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