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小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小金山寺山气幽,山下长江带寺流”,以“幽”字点出小金山寺环境的静谧与神秘,山气缭绕,仿佛与外界隔绝,而山下的长江则如同一条蜿蜒的长带,将寺庙环绕其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壮阔的氛围。
颔联“锦石苍松常入梦,野袍芒屩恰宜秋”,进一步描绘了小金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观。锦石与苍松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常常让人心驰神往,进入梦境。而穿着野袍、脚踏芒屩的诗人,在这秋日里漫步其间,既显得闲适自在,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和谐而美好。
颈联“杜陵多难常忧世,触武无能自白头”,转而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自我反思。杜陵多难,暗指国家或个人经历的苦难,诗人常怀忧国忧民之心,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安,内心充满忧虑。同时,“触武无能自白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省,即使在年华老去之时,仍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心中不免感到遗憾。
尾联“回首昔游已陈迹,牙樯飞旆晚悠悠”,诗人回望过去的游历,那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流。牙樯飞旆,可能是指过往船只的景象,现在回想起来,只留下淡淡的回忆,显得悠远而寂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忧虑,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