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王通礼法士,谈道则未然。
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
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
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儒家学说和孔子地位的深入思考与探讨。诗中提到的“王通礼法士”可能是指王通,他是唐代的儒学大师,主张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形成一己之学。诗中的“谈道则未然”暗示了对王通学说的评价,即在谈论大道时,王通的学说或许并未完全达到理想境界。
“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这一句表达了对王通学说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即使在王通的学说中有所得,也仍然倾向于其他学派的观点,暗示王通的学说可能还不够全面或独特。
接着,“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指出王通虽然尊崇孔子,但可能未能真正理解并传承孔子的思想精髓。这反映了对孔子及其学说传承的一种反思,强调了理解和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这一句通过对比圣人孔子和王通的态度,提出疑问:既然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学说,那么王通续写经典的行为是否值得批评?这里暗含了对学术创新与传统继承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在追求学术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与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王通及其学说的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在儒家学说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如何正确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深刻关注。
不详
堂堂陆忠州,谈辩如倾河。
从容仁义途,步武寻丘轲。
一斥不复返,方书事研磨。
至今谏草存,沧溟遗一波。
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服劳发欲秃,木语意先领。
畸人如告我,心清事自省。
从今中书君,亦复免驰骋。
佳人经岁隔参辰,柳绿桃红奈远情。
遥想玉楼春睡起,一江风日弄清明。
与君都城别,星霜屡变易。
每怀望津游,怅然如有失。
此生羁旅中,岁序惊心魄。
还家几何时,自愧不煖席。
建溪古渡头,短棹凌虚碧。
掀篷忽见君,恍若梦中得。
相携定舍馆,石径走迂直。
危亭至如归,坐午及昏黑。
黄花笑东篱,未许蓬蒿没。
咫尺白云楼,坐阻造毫逸。
人生正似兹,有志谁能必。
当时连鳌手,至今犹挟策。
高才真楚璞,末技同齐瑟。
无心效骞腾,自分投闲僻。
望津傥同登,意气那复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