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示诸将(其一)

上相东行一叶舟,五更笳鼓起舵楼。

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

玉帛先将迎妇雁,河山权作犒师牛。

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赋示诸将(其一)》由清代诗人陈文騄所作,通过描绘东行之舟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将领责任的深沉思考。

首句“上相东行一叶舟”,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高官乘着小舟东行的画面,暗含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渺小。接着,“五更笳鼓起舵楼”一句,通过五更时分的号角声和鼓点,渲染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重要行动或决策。

“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肯定与对当前错误决策的深深忧虑。诗人认为,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人物,他们的功绩已经流传千年,而当前的错误决策却可能给国家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对比强烈地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玉帛先将迎妇雁,河山权作犒师牛。”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对外交与军事策略的考量。通过“玉帛”象征和平与礼仪,与“妇雁”相对比,暗示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既要保持尊严,又要灵活应对;“河山”作为犒劳军队的物资,形象地展示了军事行动的物质准备与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最后,“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臣子孤独处境的同情。在广阔的天地间,似乎只有诗人一人在为国家的命运而忧虑,这种孤独感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将领责任的深刻理解,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0)

陈文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示诸将(其二)

万年王迹起辽东,朱鸟祥开一粒红。

宗祖艰难曾卜洛,臣工计策祇和戎。

东邻地竟汶阳返,西帝图翻督亢穷。

旰食宵衣频北顾,涓埃谁为答宸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赋示诸将(其三)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示诸将(其四)

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

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

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

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红毛城

红毛回棹剩孤城,一隶皇图海宇清。

映日蜃楼开宿雾,乘风雀舫泛沧瀛。

涛翻鹿耳千层碧,波涨鲲身半夜声。

壁垒森严凭锁钥,金汤巩固颂安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