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岁贡生之京

俞生英妙年,读书南城下。

暇日从儿嬉,骑竹当骢马。

弱冠入虞庠,良金贵陶冶。

聱牙稽训诰,葩正习风雅。

譬彼珊瑚器,宗庙安可舍。

今春贡京师,如生才亦寡。

雍雍成均地,济济文学者。

纵横三千字,寸晷擅挥洒。

龙门锦先夺,雁塔名须写。

有使即寄书,停云念乡社。

摛辞继班马,射策希董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此诗《送岁贡生之京》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描绘了一位年轻有为的贡生俞生英即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中不仅赞美了俞生英的才华横溢与勤奋好学,也寄托了对他的深切期望与祝福。

首句“俞生英妙年,读书南城下”开篇点出主人公的姓名与年龄特征,同时暗示其在南城下的勤奋学习。接着“暇日从儿嬉,骑竹当骢马”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俞生英闲暇时与孩童嬉戏的场景,既展现了他性格的活泼开朗,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童心未泯。

“弱冠入虞庠,良金贵陶冶”两句进一步赞扬了俞生英的求学之路,将他比作珍贵的金属,需要精心的铸造与磨砺。接下来“聱牙稽训诰,葩正习风雅”则强调了他在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与对经典文学的深入研究。

“譬彼珊瑚器,宗庙安可舍”运用比喻手法,将俞生英的才华比作珍贵的珊瑚器皿,暗示其对于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可轻易舍弃。最后,“今春贡京师,如生才亦寡”表达了对俞生英此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期待,同时也感叹于像他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才稀少。

“雍雍成均地,济济文学者”描绘了京城作为学术中心的繁荣景象,预示着俞生英将在这里与众多文人学者交流切磋。“纵横三千字,寸晷擅挥洒”赞扬了俞生英的文采飞扬与高效写作能力。“龙门锦先夺,雁塔名须写”则预祝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名垂青史。

“有使即寄书,停云念乡社”表达了诗人对俞生英的牵挂与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及时传递消息,让家乡的亲朋好友也能分享他的荣耀。“摛辞继班马,射策希董贾”最后两句寄予了对俞生英在文学创作与科举考试中能够超越前人的期望,成为后世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俞生英个人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与期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激励的佳作。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觉非诗

晨兴正冠裳,端居俨若思。

先哲有遗训,兢兢常在兹。

贤哉蘧伯玉,五十始知非。

是非日相仍,何以决群疑。

四勿我裘领,三省我蓍龟。

衡以较重轻,鉴以别妍媸。

直者不可枉,白者不可缁。

愿言保终始,中心毋自欺。

形式: 古风

送黄鍊师还天台

冲漠混元化,形神合自然。

至人保遐寿,虚灵洞玄玄。

金鳌戴宫阙,此地多神仙。

绛节凌回飙,霞裾飘紫烟。

安期啖玉枣,一笑三千年。

火乌出东方,玄兔没西海。

万古复千年,出没互相待。

蓬莱鹤上仙,何曾一人在。

形式: 古风

寄万百户

客从海上来,惠我锦字书。

开缄挹光采,字字明月珠。

藏之怀袖间,鱼目安能如。

相见一何晚,相望一何远。

迢迢河汉流,双星隔清浅。

形式: 古风

送人之京

李侯西江彦,矫矫麒麟驹。

读书司成馆,佐政东海隅。

会当驰广陌,安可困盐车。

兹焉沐清化,去谒承明庐。

霜风凄以寒,飘然曳长裾。

青云近在望,壮志毋踟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