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忧来驱我行,困来驱我睡。

文章堆案头,时复一开视。

岂能皆通说,偶然聊适意。

骏马骤平途,里程何足计。

万象罗目前,忽为尘所昧。

虎豹贵搜猎,狐兔从委弃。

五鼎虽共珍,闻名岂知味。

均此一卷书,今日与昨异。

求名无欲速,要当毕斯世。

古人不为经,言动人偶记。

悲哉汉诸儒,白首闇文义。

形式: 古风

翻译

忧虑驱使我前行,疲惫驱使我入眠。
堆积的文书堆满桌头,偶尔翻开看看。
怎能全部理解,只是偶尔满足心情。
骏马在平坦路上飞驰,路途长短又何足挂齿。
万物尽收眼底,忽然被世俗蒙蔽。
如同虎豹追求猎物,狐狸兔子被随意丢弃。
五鼎虽珍贵,但只闻其名,谁能真正品尝其味。
这本书的内容,今日与昨日已大不相同。
追求名声不必急于求成,应当贯穿一生。
古人并不只为写经书,言语触动人心才被人记住。
可悲啊,汉代的学者们,直到白发苍苍仍难以理解深奥的文义。

注释

堆案头:堆积在书桌上。
通说:完全理解。
适意:心情舒畅。
平途:平坦的道路。
尘:世俗的尘埃,比喻世俗观念。
搜猎:寻找和捕获。
五鼎:古代象征尊贵的器皿,这里比喻珍贵的事物。
闻名:出名,有名声。
斯世:这一生,世间。
古人:古代的人。
经:经典著作。
白首:头发白了,形容年老。

鉴赏

这首宋诗《读书》是薛仲庚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独特见解和人生感悟。诗中以“忧来驱我行,困来驱我睡”起笔,描绘了读书时内心的驱动力,即使忧虑或疲倦也无法阻挡求知的热情。诗人强调读书并非为了通晓所有内容,而是“偶然聊适意”,即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偶尔得到心灵的满足。

接下来,诗人将读书比作骏马驰骋,虽道路平坦,但并不执着于路程的长短,而是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洞察万象。然而,“忽为尘所昧”又揭示了现实中的诱惑和干扰,使人心灵被琐事遮蔽,难以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珍贵的书籍,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和体验,也只是空有名声,无法体会其真谛。他强调读书的价值在于持续学习和积累,而非追求速成。“古人不为经,言动人偶记”表明,真正的学问在于言之有物,能够触动人心。

最后,诗人感慨汉代儒生们终其一生研读经典,却未能真正领悟其深意,以此警示后人,读书应持之以恒,终身学习,不应急于求名,而应致力于毕生的学术追求。

总的来说,薛仲庚的这首《读书》寓含了对读书目的、方法和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古代文人对学问的敬重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收录诗词(2)

薛仲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戏题团扇自写山水

拂将团扇点江春,难与班姬咏并珍。

非为墨池云雾好,自来不以笔干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宋承旨归觐大母刘太夫人

远冲风雪渡钱塘,欲趁春风到故乡。

百岁报刘知日短,一身许国喜心长。

才名磊落传金马,旌盖辉煌出玉堂。

岂若他人思陟岵,无忧靡盬不遑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凝真宫

仙翁曾是便升真,灵迹千年事转新。

碧洞峰前开紫府,清溪门外隔红尘。

祥云瑞霭笼金殿,羽盖霓旌拥玉晨。

今日胜游诚有遇,麻姑留我醉经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石云

洞府标灵万古传,石云呈瑞始何年。

人间欲待为霖雨,但看从龙起碧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