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一)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生花。

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暮色中雪花纷飞如同散落的碎米,春天的水流在黄沙间低沉地流淌。
过去的游历仿佛梦境般只能述说,像被放逐的僧人哪里会有归宿。
冰冷的砚台想要写字却先被冻住,孤独的灯芯为何独自绽放花朵。
夜晚,太守分发着酥油酒,这突然的惊喜让妻儿欢笑起来。

注释

暮雪:傍晚的雪。
纷纷:众多的样子。
投碎米:落下如米粒状。
春流:春天的流水。
咽咽:低沉的声音。
走黄沙:穿过黄沙。
旧游:过去的游历。
似梦:像梦一样。
徒能说:只能述说。
逐客:被放逐的人。
如僧:像僧侣无家可归。
岂有家:哪里有家。
冷砚:冰冷的砚台。
欲书:想要写字。
先自冻:先被冻住。
孤灯:孤独的灯。
何事:为何。
独生花:独自开花。
使君:指太守。
夜半:半夜。
分酥酒:分发酥油酒。
惊起:惊动。
妻孥:妻子和孩子。
一笑哗:欢笑起来。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冬除夕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哲思。

"暮雪纷纷投碎米"一句,以雪比喻岁月的流逝,雪花如同碎米般纷飞,使人不禁对时光的无常生发出深深的感慨。紧接着"春流咽咽走黄沙"则通过溪水的细语和黄沙之流,勾勒出即将来临的春意,而黄沙可能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旧游似梦徒能说"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但这些记忆如同梦境般虚幻而不可再现。"逐客如僧岂有家"则是借用行脚僧人的形象,来比喻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流离失所,无处可称为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一句,通过对砚台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在这样寂静而寒冷的夜晚,即使是书写也变得困难。"孤灯何事独生花"则让人联想到一个在黑暗中独立绽放光彩的存在,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的精神状态或其艺术创作。

最后两句"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共度除夕的情景。使君在深夜中分享酥酒,这个温馨的场面打破了前文所营造的沉思气氛,带来了一丝暖意。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情境和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二)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从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二首(其一)

黄昏已作风翻絮,半夜犹惊月在沙。

照汴玉峰明佛刹,隔淮云海暗人家。

来牟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

欲唤阿咸来守岁,林乌枥马斗喧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二首(其二)

分无纤手裁春胜,况有新诗点蜀酥。

醉里冰髭失缨络,梦回布被起廉隅。

君应旅睫寒生晕,我亦饥肠夜自呼。

明日南山春色动,不知谁佩紫微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

万顷穿银海,千寻度玉峰。

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