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见月四言

吟哦傲兀,仰晤岩月。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山行见月四言》。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独自登山赏月的情景。

"吟哦傲兀,仰晤岩月。遇巘迎崖,银刓玉啮。"

这里,苏轼用“吟哦”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悠然情怀,而“仰晤岩月”则描绘了他抬头望向那如洗的山中明月。这两句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沉醉。接着,“遇巘迎崖,银刓玉啮”,诗人形容自己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每当遇见陡峭的岩石,就好像是用心去感受那清冷而坚硬的质地,仿佛能听到岩石间传来的细微声音。

"源鱼噞喁,岸雁臲卼。"

“源鱼噞喁”可能指的是水流声响,像是小溪中的鱼儿在夜色中轻启的口舌之音,而“岸雁臲卼”则形容了停息在河岸边的野鸭(雁)安静而自得的模样。这里,苏轼通过对自然声音和生灵状态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卧玩我语,聱牙岌嶪。"

最后两句,“卧玩我语”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不需要多言,只需静卧于野外,让心灵与自然对话。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达到精神上的极致宁静的状态。而“聱牙岌嶪”则是形容山石间错落有致的景象,或者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的“聱牙”可能指的是山石之间错综复杂的空隙,“岌嶪”则暗示了自然界中无尽变化和生机。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行赏月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苏轼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忆黄州梅花五绝(其一)

邾城山下梅花树,腊月江风好在无?

争似姑山寻绰约,四时常见雪肌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忆黄州梅花五绝(其二)

一枝价重万琼琚,直恐姑山雪不如。

尽爱丹铅竞时好,不如风雪养天姝。

形式: 七言绝句

忆黄州梅花五绝(其三)

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

旋倾尊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忆黄州梅花五绝(其四)

不用相催已白头,一生判却见花羞。

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