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于世原无术,生涯只自惊。

百年三纪去,两岁一宵争。

京洛尘堪倦,蓬蒿径未成。

却怜罗绮会,不待晓钟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守岁》诗,由明代诗人黄圣年所作,描绘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新年的期待。诗中以“于世原无术,生涯只自惊”开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刻理解,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让人感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接着,“百年三纪去,两岁一宵争”两句,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为“三纪”(即三个十二年,象征着人生的大段历程)和“一宵”(一夜),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时间的快速流动与不可逆转。这种对比不仅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岁月的流逝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京洛尘堪倦,蓬蒿径未成”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京洛”(古代京都洛阳的代称)与“蓬蒿径”(荒草丛生的小路)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未成”的蓬蒿径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最后,“却怜罗绮会,不待晓钟鸣”以新年庆祝的场景收尾,虽然表面看似是对新年聚会的期待与喜爱,实则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罗绮会”既指华丽的新年聚会,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然而,新年钟声未响,新的一年已然到来,这不仅是对时间飞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守岁》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9)

黄圣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钱塘饮张梦得斋中

聚首堪悲碣石天,空囊还著远游篇。

书生忧国真无赖,倦客寻僧却有缘。

万里山河孤笑外,五年烽火醉吟边。

忽听急管催兰舸,愁绝西湖几瓣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何龙友太史还朝

河阳车骑散重阴,羽猎声华在上林。

望阙几年沧海使,出关今见白云心。

梅花江国行频见,春色龙池到已深。

揽袂莫须三叠曲,垂裳方御五弦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过光孝寺若惺禅室讲堂分赋

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

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

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净慧寺

得知谁是再来身,尚忆城中一法尘。

九级弧棱回日月,半龛灯火开梁陈。

林分诃子僧无碍,坛接菩提佛有邻。

共倚风蝉吟往迹,又将诗句种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