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其五)

四座且勿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屋上瓦,本出田野间。

陶人范成形,锻鍊得刚坚。

公输盖甲第,置之大厦颠。

日月光照临,湛露何漙漙。

高居栋梁上,崔嵬象南山。

同时田中泥,孰敢相跻攀。

世故不可期,大厦宁久安。

阿房及建章,回风动茅菅。

田夫厌瓦砾,投掷弃江干。

高居几何时,徒令本质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瓦为喻,描绘了社会变迁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诗人首先邀请听众静听他的独白,然后通过描述瓦从田野到建筑的过程,展现了其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瓦原本是田野间的泥土,经过陶人的塑造和锻鍊,变得坚硬耐用,被放置在高楼大厦的顶端,承受着日月的照耀和露水的滋润,象征着地位的崇高和生活的稳定。

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同样的泥土,一旦成为瓦片,就不再受到同类的尊重,反而被抛弃在江边。这反映了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和对成功者的盲目崇拜。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阿房宫和建章宫的例子,说明了权力和财富的短暂,即使是最辉煌的建筑也难以持久。他提醒人们,高居高位的人最终也会面临失落,而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平凡事物,却能长久地存在。整首诗通过瓦的命运,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47)

吴骐(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六首(其六)

日暮登高丘,望见车马道。

良人从此去,三年音信杳。

入城见亲故,出城见坟墓。

君非他乡人,何为不返顾。

弱女解秦筝,幼子通孝经。

君归揽君衣,使君不复行。

我愿车马道,掘为千仞池。

百尔闺中人,永无伤别离。

形式: 古风

出邪溪由东渡桥进帆镜湖

趁筏下邪溪,溪回水凌乱。

指顾未俄顷,云林已改观。

前瞻群岭高,却睇后峰断。

出口尚潺潺,入湖方漫漫。

丛丛烟树分,蔌蔌蒹葭散。

逦迤迅川风,宛转随沙雁。

兰亭怀右军,白洋寻贺监。

千载迹如存,一曲情可玩。

形式: 古风

栗里

陶令辞折腰,达生愧形役。

余无腰下组,欣得附遗逸。

志爱名山游,不待婚嫁毕。

访古入栗里,摩挲醉翁石。

颓然苍烟中,宛尔面犹识。

茅屋隐在望,五柳共萧瑟。

云山何渺渺,巾车日将夕。

瓦雀鸣檐端,稚子候门隙。

凡物良有依,孤生贵所适。

朗咏田园篇,千载竟不隔。

形式: 古风

南园杂诗

鸟啼春昼閒,雨过池草绿。

飞花不待风,纷纷自相续。

静夜弹鸣琴,湘帘隔华烛。

尚想慕幽人,沈思乱心曲。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