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垣致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

摄事修雩祀,斋居近紫庭。

千门夏雨歇,高树夕阳生。

更散掖垣静,风来钟漏清。

岩廊惭旧德,书殿愧群英。

白发将何补,丹心忽自惊。

敢言陪邴魏,三接奉休明。

形式: 排律

翻译

处理政务举行雩祭,斋戒居住靠近皇宫
夏日雨后,千门宁静,高树映照夕阳
宫墙之外愈发寂静,微风带来钟声和漏壶的清音
深感愧对朝廷,面对群臣才俊无所作为
白发徒增,内心却猛然警醒
怎敢妄言与邴魏同列,只愿三次接见得以沐浴圣明

注释

摄事:处理政务。
修:举行。
雩祀:古代求雨的祭祀。
斋居:斋戒居住。
紫庭:皇宫。
千门:众多宫门。
夏雨歇:夏日雨停。
高树:高大的树木。
夕阳生:夕阳西下。
掖垣:宫墙。
静:安静。
钟漏清:钟声悠扬,漏壶滴水清晰。
岩廊:朝廷重地。
惭旧德:对自己旧有的德行感到惭愧。
书殿:藏书的宫殿,代指朝廷。
愧群英:对众多杰出人才感到自愧不如。
白发:年老的白发。
丹心:赤诚的心。
忽自惊:突然感到震惊。
陪邴魏:与邴魏并列,比喻高位。
三接:三次接见。
奉休明:侍奉圣明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宰相寇准所作的《西垣致斋日因成一章呈二相公》,描绘了他在宫中致斋祭祀后的心境。首联“摄事修雩祀,斋居近紫庭”展现了寇准在处理政务后,于皇宫内斋戒静思的场景,暗示了其对朝廷事务的虔诚和对紫禁城神圣地位的敬畏。

颔联“千门夏雨歇,高树夕阳生”描绘了夏日雨后的宫廷景象,雨过天晴,夕阳透过高树洒下余晖,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颈联“更散掖垣静,风来钟漏清”进一步渲染了宫中的寂静,掖垣(宫墙)的宁静与钟漏(古代计时器)的清音,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宫禁的庄重。

尾联“岩廊惭旧德,书殿愧群英”表达了寇准对自己以往德行的反思,以及对同僚才智的敬佩,流露出谦逊和责任感。最后两句“白发将何补,丹心忽自惊”,感慨岁月不饶人,自己虽年老但仍怀赤诚之心,不敢懈怠。

整首诗以个人心境和宫中景色为线索,寓含了对国家和责任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寇准作为宰相的修养和担当。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远恨

败叶乱如雨,暮蝉声似哭。

感物悲昔心,佳期怅难续。

云山虽阻叹,韶华若在目。

深情染綵笺,密密空盈幅。

温瘴雁不来,游鱼隐深谷。

羽鳞孰可凭,音书安可复。

焚灰寄长风,字灭魂亦逐。

形式: 古风

邺中和崔迈著作(其一)

虚室凝愁厌夜眠,长吟静对欲凉天。

梦回故国人空远,望断重城月自圆。

时泰未能抛组绶,性孤终是忆林泉。

明朝奉诏遐方去,何处烟江寄客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席,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形式: 古风

夜望

南亭闲坐欲忘机,望久前村岛屿微。

数点寒灯起烟浪,江艇应见夜渔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