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其一)

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

解印无与言,见山始一笑。

幽人还绝境,谁道苦奔峭。

随云剩渡溪,出门更垂钓。

吾庐青霞里,窗树玄猿啸。

微月清风来,方知散发妙。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翻译

我宁愿放弃官职的安宁,也不愿改变陶渊明的志趣。
卸下官印后无人可述,见到山水才露出笑容。
隐士回归到与世隔绝的地方,谁还会说这样的生活艰苦险峻。
我随着云雾过溪,出门后更是垂钓为乐。
我的房子坐落在青霞环绕的山林中,窗外树上传来猿猴的啸声。
微弱的月光和清风拂过,我才体会到无拘无束的自在。

注释

宁辞:宁愿放弃。
园令秩:官职的安宁。
不改:不愿改变。
渊明调:陶渊明的志趣。
解印:卸下官印。
无与言:无人可述。
见山始一笑:见到山水才露出笑容。
幽人:隐士。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苦奔峭:艰苦险峻的生活。
随云剩渡溪:随着云雾过溪。
垂钓:垂钓为乐。
吾庐:我的房子。
青霞里:青霞环绕。
窗树:窗外树上。
玄猿啸:猿猴的啸声。
微月:微弱的月光。
散发妙:无拘无束的自在。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语言简约而意境幽深。开篇“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的淡然,以及对生活节奏的坚持和选择,这里的“渊明调”指的是东晋时期隐逸者嵇康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紧接着,“解印无与言,见山始一笑”则是说诗人对于世俗纷争持有超然之态,一旦看到大自然的山川,就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雅情怀,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幽人还绝境,谁道苦奔峭”中,“幽人”指的是隐逸之士,而“还绝境”则是说这些隐逸之士选择回归到更加偏远和宁静的环境。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反问那些认为隐逸生活艰辛的人,实际上这是一种何等自在和超脱。

接下来的“随云剩渡溪,出门更垂钓”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诗人跟随云的流动,偶尔渡过小溪,出门则是再次举起钓鱼的工具,这些行为都显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吾庐青霞里,窗树玄猿啸”中的“吾庐”指的是诗人的居所,而“青霞里”则营造出一片仙境般的氛围。窗外有树木生长,而“玄猿啸”则增加了一种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

末尾的“微月清风来,方知散发妙”中,“微月清风来”描绘了一个宁静柔和的夜晚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方才体会到那种放松头发、任由自得的生活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内心宁静和与世隔绝状态的追求。诗中的意境悠远,语言则是简约而富有韵味。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二首(其二)

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

赖遇无心云,不笑归来晚。

鸣鸠拂红枝,初服傍清畎。

昨日山僧来,犹嫌嘉遁浅。

托君紫阳家,路灭心更远。

梯云创其居,抱犊上绝巘。

杏田溪一曲,霞境峰几转。

路石挂飞泉,谢公应在眼。

愿言携手去,采药长不返。

形式: 古风

陪南省诸公宴殿中李监宅

将门高胜霍,相子宠过韦。

宦贵攀龙后,心倾待士时。

壶觞开雅宴,鸳鹭眷相随。

舞退燕姬曲,歌徵谢朓诗。

晚钟过竹静,醉客出花迟。

莫惜留馀兴,良辰不可追。

形式: 排律

寄任山人

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独抱中孚爻,谁知苦寒咏。

行潦难朝海,散材空遇圣。

岂无鸣凤时,其如问津命。

所思青山郭,再梦绿萝径。

林泉春可游,羡尔得其性。

形式: 古风

梦寻西山准上人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