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纪灾

闻昔宋世潮地震,山圮泉沸栋宇倾。

迩来八百五十载,馀气激荡未全平。

戊午履端才三日,忽然簸撼雾埃生。

坊表摧颓墙壁倒,远近但闻呼号声。

洪水坌涌地绽裂,泥沙呿噏喷相并。

初疑共工不周触,乾坤纽解?匉訇。

又疑彗星猛冲击,世界毁灭劫运成。

烛龙失曜六鳌逝,巨灵敛手孰支撑。

人物颠仆衢路上,四顾骇愕目空瞠。

老佛恻然舍身起,截断右足将地擎。

须臾震定入内看,骨肉完聚互相惊。

环观吾庐竟无恙,天意似怜寒士清。

蜉蝣蟪蛄亦何有,传闻北地方用兵。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此诗《地震纪灾》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郑国藩所作,描绘了地震发生时的震撼场景及后续影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开篇以“闻昔宋世潮地震”引入,对比古今地震的相似与不同,引出“迩来八百五十载,余气激荡未全平”的感慨,暗示地震虽已过去数百年,其影响仍存留于人心。接着描述戊午年地震发生的情景,“忽然簸撼雾埃生”,形象地描绘了地震的突然与剧烈,随后“坊表摧颓墙壁倒,远近但闻呼号声”则展示了地震带来的破坏与恐慌。

“洪水坌涌地绽裂,泥沙呿噏喷相并”进一步渲染了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仿佛天地间的一切秩序都被打破。诗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共工不周山之触、乾坤纽解,以及彗星撞击世界的传说,表达了对地震威力的敬畏与对宇宙秩序的反思。“烛龙失曜六鳌逝,巨灵敛手孰支撑”则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元素,表达了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人物颠仆衢路上,四顾骇愕目空瞠”描绘了地震中人们无助与恐惧的状态,而“老佛恻然舍身起,截断右足将地擎”则是诗人想象中的超自然力量介入,象征着慈悲与希望。最后,“须臾震定入内看,骨肉完聚互相惊”描述了地震过后人们发现家园并未完全毁坏,表达了对天意的感激与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环观吾庐竟无恙,天意似怜寒士清”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在灾难面前的坚韧与清白品质的赞赏。最后,“蜉蝣蟪蛄亦何有,传闻北地方用兵”则以自然界的生命短暂与人类社会的动荡为结尾,暗示了对生命脆弱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比喻,生动描绘了地震的恐怖景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春日田园杂兴

昨夜东风雨一犁,晓晴邻巷共熙熙。

遮门剩喜有桑柘,输国不忧无茧丝。

小妇饷耕因废织,老夫观社忽成诗。

眼前物物是生意,却恨渊明归计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葛原良所藏王元章所作梅鸟图(其一)梅竹白鸟

翠袖佳人天外倚,缟衣仙女月中寻。

十年一觉悲欢梦,都把春情付雪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蛙鸣莫夜官何为,蝶恋芳菲梦不知。

形式: 押[支]韵

鸦趁犁翻争啄食,蜂粘絮落苦贪香。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