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弟子

梨园教弟子,天子领太常。

岂以太常乐,宗庙侑烝尝。

和平格神听,无使紊宫商。

特以天子贵,厕身协律郎。

岐王擪玉笛,妃子无霓裳。

姗姗虢夫人,缟素学登场。

房中有雅奏,清庙无乐章。

天宝荒淫事,即此卜其亡。

迄今优人中,傀儡一尺长。

稽首复顿首,先师唐明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梨园弟子》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梨园的盛况以及其背后的深刻寓意。

诗开篇“梨园教弟子,天子领太常”,点明了梨园作为音乐教育与表演的重要场所,而天子亲自参与其中,显示了对艺术的重视。接着“岂以太常乐,宗庙侑烝尝”,指出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祭祀祖先、表达敬意的重要方式,体现了艺术与宗教的紧密联系。

“和平格神听,无使紊宫商”两句,强调音乐的和谐之美,不仅能够感动神灵,还能保持音乐的规范与秩序,反映出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敬畏之心。

“特以天子贵,厕身协律郎”则揭示了在唐代,音乐不仅是民间的艺术形式,也是宫廷贵族生活的一部分,天子的参与更赋予了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下来,“岐王擪玉笛,妃子无霓裳”描绘了唐代梨园中名流雅士的风华,岐王吹奏玉笛,杨贵妃未能穿上象征尊贵的霓裳羽衣,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对比暗示了权力与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姗姗虢夫人,缟素学登场”中,虢夫人的形象缓缓出场,穿着白色服饰,象征着她虽身处宫廷却保持着朴素的本色,与前文的华丽形成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梨园中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房中有雅奏,清庙无乐章”则将话题转向了音乐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场合,强调了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在豪华的宫殿还是简朴的庙宇,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最后,“天宝荒淫事,即此卜其亡”总结了唐代的兴衰,通过梨园的盛景反观历史,暗示了过度的享乐与奢侈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迄今优人中,傀儡一尺长。稽首复顿首,先师唐明皇”则以现代的视角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唐明皇及其时代艺术成就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提醒后人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整首诗通过对梨园弟子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唐代音乐艺术的繁荣景象,还蕴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韩昌黎上宰相书

文章起八代,昌黎擅名誉。

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

汲汲求自试,皇皇无安居。

如此大才人,竟为饥所驱。

可见盲宰相,眼中皆无珠。

或嫌其自荐,毋乃毛遂如。

岂知文公心,胞与同寰区。

忧世复忧民,才略胸中储。

后人无其实,慎勿袭其虚。

摇尾而乞怜,此谓贱丈夫。

形式: 古风

史阁部降生

昔者史公母,梦遇文天祥。

忠魂三百年,翩然下帝乡。

苍苍果何意,降祥实降殃。

生灵开杀运,忠孝酿劫场。

岂为忠孝者,作事忤彼苍。

故使转轮回,百难一身当。

柴市犹归骨,扬州骨并亡。

实祸亦云酷,虚名乌足偿。

降生太无谓,谁作阎罗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明祖杀功臣

明祖诛功臣,大半在晚年。

当时太孙立,质性仁且贤。

终恐非英武,操纵失其权。

功臣皆百战,怏怏少主前。

乾纲一不振,祸种将蔓延。

不如施辣手,因事诛之便。

嗟尔诸功臣,几人得生全。

祗防异姓反,同姓无株连。

岂知建文立,大难发幽燕。

骨肉相残杀,燕子飞上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魏忠贤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

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

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

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

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

庄烈奋天诛,天下快无比。

巍巍九千岁,填死沟壑里。

何以迨末年,忽奉收葬旨。

岂其反初心,当作忠良视。

此事拗而奇,反翻难究拟。

即云方寸乱,颠倒何至此。

开门迎闯王,明祚竟亡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