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一)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

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满院的梨花如同飘落的香雪,夜深人静时高楼上传来风中风筝的哀鸣。
斜挂的月光照在帘幕上,回忆你的时候连梦都变得稀少。
小窗外灯火昏黄,影子摇曳,燕子的呢喃惊扰了我忧愁的姿态。
屏风遮挡却挡不住香气飘散,行云似乎也从山外归来。

注释

梨花:春天开放的白色花朵,这里比喻雪花。
香雪:形容梨花既美丽又芳香,如雪般洁白。
高楼:高大的楼阁,此处指诗人所处之地。
风筝咽:风筝发出的声音,像是哽咽,渲染寂静中的哀愁氛围。
斜月:倾斜的月亮,通常指的是夜深时的月亮。
帘帷:窗帘或帷幔,室内隔断或装饰用的织物。
忆君:思念你,君是对人的尊称,这里指思念的对象。
和梦稀:连梦中相见的机会都很少。
小窗:房间的小窗户。
灯影:灯光投射出的影子。
燕语:燕子的叫声,常被用来增添春日或宁静场景的气氛。
愁态:忧愁的样子或表情。
屏掩:屏风遮挡。
断香飞:香气似乎被截断,不再连续,也可能指香炉中的香燃尽。
行云:流动的云彩,常比喻为远行的人或变化无常的事物。
山外归:从山那边归来,象征远离后又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夜晚景象。"梨花满院飘香雪"一句,通过将梨花比作飘落的香雪,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序的更替和物是人非的感伤。"高楼夜静风筝咽"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空旷,筝咽之声不仅是夜晚音乐的回响,更象征着诗人的心绪悠长。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斜月穿透帘帷,映照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寂寞,而这份情感在梦境中变得更加渺茫难寻。

接下来的"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一句,则将室内的温馨与外界的交织通过灯影和燕子的鸣叫来描绘。诗人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忧愁心情,而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都被精准地捕捉并表达了出来。

最后,"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不仅是对场景的进一步铺垫,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封闭与逃离。香气的断绝和远行于山外的云,都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意象描绘,构建出一个既美丽又带有哀愁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无限眷恋。

收录诗词(29)

毛熙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四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晋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为后蜀秘书监。熙震善为词,今存二十九首,(见《唐五代词》)辞多华丽

  • 籍贯: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二)

绣帘高轴临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

残暑晚初凉,轻风渡水香。

无憀悲往事,争那牵情思。

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三)

天含残碧融春色,五陵薄倖无消息。

尽日掩朱门,离愁暗断魂。

莺啼芳树暖,燕拂回塘满。

寂寞对屏山,相思醉梦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赠贾松先辈

嵯峨山上石,岁岁色长新。

若使尽成宝,谁为知己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与郑德璘奇遇诗(其一)

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烟静月光微。

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