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四首(其四)

江东蔗竿长丈二,中间可啖两头弃。

少年往矣老不济,四十五十无多岁。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以“江东蔗竿”为引子,描绘了人生如蔗竿般短暂而充满变数的境况。诗人通过“长丈二”的蔗竿,形象地比喻人生的漫长与有限,其中“中间可啖两头弃”,既是对人生中奋斗与享受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

“少年往矣老不济,四十五十无多岁。”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人生的阶段与时间的紧迫感。少年时期的努力与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实现理想。到了四十五十的年纪,岁月已近中年,留给人们的时间似乎不多了。这种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忧虑,是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常表达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物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间宝贵的认识,以及对珍惜当下、把握未来的思考。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生命哲学议题。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陇头流水歌辞三首

陇头流水,流离四注。念我劳人,终身霜露。

弱水可途,坚冰在须。时无英雄,咄哉丈夫。

上阪下阪,秦川在眼。左手把鞭,足不能前。

形式: 乐府曲辞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一)正月歌

野雪犹未开,水边与林上,次第送青来。

折杨柳,不知思已深,只讶春何久。

形式: 乐府曲辞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二)二月歌

红碧两参差,芳香满林薄,望欢殊未来。

折杨柳,我有千里心,愿寄双飞鸟。

形式: 乐府曲辞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三)三月歌

采薇薇已柔,东西复南北,念子何时休。

折杨柳,持为七宝鞭,追逐骅骝后。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