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子四首(其二)

忆儿堕地时,雷雨当初生。

骨格自岸异,岂独徵啼声。

口授五言诗,牙牙记诵清。

三岁绕地走,不假扶持行。

肃客知拱揖,辄复问姓名。

崭然露头角,见者誉聪明。

蠢婢惯提抱,相依尤有情。

泥中偶遭挞,趋救不顾身。

平时琐屑事,一一难缕陈。

岂其具夙慧,来去自有因。

只益父母悲,痛惜相交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金武祥所作的《悼子四首》中的第二首,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儿子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充满了对儿子的爱与怀念。

开篇“忆儿堕地时,雷雨当初生”,诗人回想起儿子降生的那一刻,仿佛雷雨交加,预示着新生命的到来。接着,“骨格自岸异,岂独徵啼声”描绘了儿子与众不同的天赋与特质,不仅体现在啼哭的声音上,更在于他独特的性格与潜力。

“口授五言诗,牙牙记诵清”描述了儿子在幼儿时期便展现出对语言的敏感和记忆能力,能够清晰地背诵简单的诗句。这不仅是对儿子智力的赞美,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用心。

“三岁绕地走,不假扶持行”展现了儿子成长的速度与独立性,三岁时就能自由奔跑,无需他人扶持。这一段描绘了孩子成长的自然流畅,以及父母内心的喜悦与骄傲。

“肃客知拱揖,辄复问姓名”表现了儿子在社交场合的礼貌与好奇心,小小年纪便能向客人行礼问好,表现出良好的教养与求知欲。

“崭然露头角,见者誉聪明”赞扬了儿子的聪颖与独特之处,让见到的人都赞叹不已。这不仅是对儿子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家庭教育成果的认可。

“蠢婢惯提抱,相依尤有情”通过对比,强调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即使在日常琐碎的照顾中,也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与无私。

“泥中偶遭挞,趋救不顾身”描绘了一次意外事件,母亲不顾自身安危,迅速赶来救助儿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畏。

最后,“平时琐屑事,一一难缕陈”表达了对儿子成长过程中无数细节的怀念,这些小事难以一一列举,却都承载着父母的爱与关怀。

“岂其具夙慧,来去自有因”提出疑问,是否儿子自幼便具备了某种智慧或天赋,这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只益父母悲,痛惜相交并”表达了对儿子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儿子的离去让父母倍感悲伤,这份情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母对儿子成长的见证与怀念,以及对儿子离世后的深深悲痛,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悼念之作。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悼子四首(其三)

汝弟方乳哺,先以春正殇。

汝妹益何惨,夜卧惊颓墙。

今又弱一个,曷禁中情伤。

生前共索笑,绕膝欣成行。

此时土一邱,弟妹还相将。

魂小莫轻分,飘泊知何方。

携手倘归来,泉路应茫茫。

萧条东郭外,城阙遥相望。

日暮群乌飞,携雏啄道旁。

独立一挥涕,悲风动白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悼子四首(其四)

吾父客三湘,日望含饴弄。

书来频问尔,尤以似续重。

慨我更远行,饥驱有何用。

汝病呼阿爷,永诀未汝送。

旅馆一灯青,只自惊噩梦。

登程益忧疑,入门惟一恸。

袗裳与戏具,触目俱增痛。

俯首悲填膺,仰视天瞢瞢。

聊作断肠词,衔哀自唫讽。

形式: 古风

建昌道中阻雪越日雪霁晓行

一夜篷窗寒澈骨,晓看千山万山雪。

榜人解缆寒江边,雪深没髁肌肤裂。

篙滑淩寒竞打冰,冲撞渐听流澌活。

千层细碎分琼瑶,一路琤琮奏琴瑟。

船头啸傲誇奇观,只觉诗情更清绝。

茫茫四顾真无涯,到此始知天地阔。

林缺俄惊一点红,东方杲杲耀初日。

形式: 古风

游从姑山

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

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

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

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

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

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

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

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

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

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

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

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