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君不见南溟之水如汤盘,浴日浴月涵星垣。

闭塞地户开天门,西台庙古神赫烜。

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

立马看花花正繁,木棉树老高云屯。

千尺百尺迎朝暾,赩如野火燎高原。

琼枝天际蟠昆崙,珊瑚海底撑乾坤。

其高也如此,不知几历寒与温。

榑桑若木为弟昆,月华仙桂皆儿孙。

一枝一叶含一元,一华一实归一根。

一生二,二生三,三三生万物,生生不已天何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南海神祠及古木棉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神话交织的图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南海的壮丽景象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

首先,诗人以“南溟之水如汤盘”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南海的广阔与深邃,仿佛是容纳日月星辰的巨盆。接着,“闭塞地户开天门”,暗示着南海神祠作为连接天地的神秘门户,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西台庙的古老与神灵的赫然显赫,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神秘氛围。

随后,诗人通过“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等句,描绘了一位威严而优雅的神祇形象,他身着华服,骑着白马,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在这样的神祇面前,诗人又以“立马看花花正繁,木棉树老高云屯”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木棉花树的老干高耸入云,繁花似锦,与神祇的形象相得益彰。

“千尺百尺迎朝暾,赩如野火燎高原”则进一步渲染了木棉花的热烈与壮观,仿佛是大自然中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山川。而“琼枝天际蟠昆仑,珊瑚海底撑乾坤”则将木棉花的意象提升至宇宙的高度,与神话中的昆仑山和海底的珊瑚相互呼应,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神奇。

最后,“其高也如此,不知几历寒与温”表达了对木棉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它经历了无数的寒暑考验,依然挺立不倒。诗人通过“榑桑若木为弟昆,月华仙桂皆儿孙”将木棉花与其他自然元素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宇宙图景。每一枝、每一叶、每一花、每一实都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体现了“一生二,二生三,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法则。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诗人成功地将南海神祠与古木棉花的故事编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海神祠古铜鼓歌

范铜作鼓叶律吕,牯牛下拜鼍起舞。

问渠拜舞何所为,自幸有皮无足取。

范成悬在海王祠,一雄一雌相耳语。

我本山中矿石精,无端跃入大火聚。

欧生倒寘古规模,不我为钟却为鼓。

大叩逢逢小咽咽,随声答响聊尔汝。

何时飞入水晶宫,潮音作风雷作雨。

回看白牯与玄鼍,皮之不存毛焉附。

形式: 古风

五星躔度歌

大哉圆象齐方舆,仰观俯察均皇图。

紫垣北极帝所居,太微天市邻京都。

十二次舍罗交衢,二十八宿为蘧庐。

五行五纬随居诸,黄道赤道相驰驱。

有时累累如贯珠,有时落落分方隅。

群分类聚岂有殊,声应气求良不孤。

昨宵星聚牛女墟,占星夜发天官书。

三台八座弘庙谟,连城合璧皆璠玙。

岁星乃是中大夫,太白曾为仙酒徒。

火南水北持两枢,镇星静镇番与禺。

文明应运交相孚,登高作赋谐笙竽。

明月皎皎藏冰壶,景星熠熠辉含誉。

昭回云汉澄江湖,璿玑错落光石渠。

赓歌逸韵追唐虞,天清地宁游以娱。

南皮宾从多应徐,谈天邹衍胡为乎。

众星拱北今何如,天门无路曳长裾。

噫欷歔,星辰在天人在涂,比肩接踵争先趋。

迟留伏逆数不诬,勾已芒角徵则符。

著明垂象会如此,何能怫郁长守株。

吾将以尻为轮,以神为马,六气之辨以为车。

追飞流,排彗孛,挟五曜而游乎六虚,身虽老矣心区区。

噫欷歔,大哉圆象齐方舆,身虽老矣心区区。

形式: 古风

送澹崖师归隐华封山

大人之患不识时,小人之患好为师。

天花乱坠黦泥土,野干自谓师子儿。

江河日下失砥柱,慧命不绝如悬丝。

老僧老眼看一过,忍笑不住长歔欷。

休歔欷,眼前所见类如此,澹崖智者独不尔。

手持鈯斧出华林,入门敲出南樵髓。

南樵老人道眼高,识尽龙头与蛇尾。

肋下三拳?处亲,转怒回瞋作欢喜。

相呼相唤别华封,踏上黄山万念空。

九夏安居忙不彻,故山归去卖松风。

松风到处无人买,持赠鹅潭潭上翁。

莫草次,且从容。

酬君一柄锄云镬,耕遍千峰还万峰。

形式: 古风

拟忼慨歌送智泓禅者归北山旧隐

丛林可住而不可住也,深山不可住而可住也。

丛林而可住者,粥饭次第,香花络绎,利养富庶。

其不可住者,人我山高,生死海阔,尘牢狱固。

去而入山,苦无闻见,胼手胝足以作务。

深山安可住也,然与鹿豕为徒,猿鹤为侣。

出则笠雨蓑风,耕田种芋。

入则息影松阴,安禅衡宇。不知有名,焉知毁誉。

不知有利,焉知积聚。深山不可不住也。

君不见智泓智者薄善知识而不为,向北山之北而归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