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曹子方

盾威正赫忽衰残,人意浑如水面宽。

触石端来慰枯槁,随车定见湿朱丹。

初忧连畛秋无种,岂望如云晚可观。

天遣商羊为公舞,绝胜九仞见回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盾牌的威势忽然衰弱,人心变得像水面般宽广。
石头碰触带来安慰,如同车轮过处必定留下痕迹。
起初担忧秋天田地无法播种,没想到傍晚时分能有如云的美景。
上天派商羊舞蹈助兴,远胜过高高在上的凤凰回转。

注释

盾威:比喻威势。
赫忽:突然。
衰残:衰弱。
人意:人心。
浑:全然。
水面宽:形容心胸开阔。
触石:碰触石头。
端来:前来。
慰枯槁:安慰枯萎的事物。
随车:随着车轮。
朱丹:红色。
初忧:起初的忧虑。
连畛:连续的田界。
秋无种:秋天无法种植。
岂望:岂料。
如云:像云一样多。
天遣:天意派遣。
商羊:古代神话中的鸟,象征丰年。
公舞:为公(指农事)起舞。
绝胜:远远超过。
九仞:极高的地方。
回鸾:回旋飞翔的鸾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又恢宏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以及生命无常的感慨。

"盾威正赫忽衰残"一句,以“盾”比喻坚固或力量,通过对其衰败的描述,暗示了一种从盛到衰的过程,体现了诗人对于过往辉煌不可复返的感慨。

"人意浑如水面宽"则是用流动不息的水来比喻人的心思变化无常,但又宽广而包容。这里的人意既包含了对世事的看破,也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触石端来慰枯槁,随车定见湿朱丹",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坚韧不拔和永恒的追求。触摸到坚硬的岩石,感受到它的坚实与安慰;而车轮印记在泥土中的红色,也许暗示了一种生命力和时间的痕迹。

"初忧连畛秋无种"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来年收成的担忧,可能因为季节的变迁或其他原因导致种植无望。这里的“连畛”形象生动,反映出农业社会对土地和收成的依赖与期待。

"岂望如云晚可观"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愿景,希望能够像看云朵一样,看得到那未来的希望和美好。这里“岂”字表达了一种疑问和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心态。

最后两句"天遣商羊为公舞,绝胜九仞见回鸾",则是通过神话中的元素来描述一场壮观而又奇异的景象。这里的“商羊”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而“九仞”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诗人以这种超自然的现象来比喻一种绝对优越和难以企及的高度,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命、时光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曹子方对雪以诗见招观灯

柳外东风旗影转,身远鸣珂心想见。

碧瓦朱楼不夜城,走马插花春一片。

锦靴玉带簇金鞍,回雪惊鸿都转旋。

我书细字对短檠,油尽灯昏月窥研。

那知研节有七盘,但课旧书须百遍。

病骨烦招愧后车,新诗乞与书团扇。

明年相望隐侯乡,犹共碧霄端正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次韵答琳老

云水肝肠要扫除,笔头费尽淡工夫。

居山应免逢京兆,过我聊当见子虚。

夜卧春蒲诸念冷,晚吟秋汉一峰孤。

打包来作临邛客,车骑虽无亦甚都。

形式: 七言律诗

过静林寺与径山老禅曳杖溪滨俯浅涧寒洌可照随流而前即渊然清深为作数句以告同游

寒溪数寸尔,下有万里天。

烟云自变怪,寸碧殊湛然。

蘋风亦可人,宁妨暂漪涟。

终观镜面平,与君受媸妍。

有苔绿蒙茸,孺子俯可搴。

前窥渐难量,忽此清泠渊。

鱼虾亦无踪,但见空月圆。

陶翁步屧处,独俾支郎肩。

倚策心自知,鸥鹭纷联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县境不雨数遣比丘祷佛于庙祀龙于社皆不雨闻龙居响潭水中往潭湄刑鹅而祀之初崖月微明有风飒然动衣袂祀竟云物出雨态生已而遂雨然岁丰时和盖造物者之力而龙之惠也至前此不雨乃令之无状所召尔县之诸儒反为歌诗以雨归令甚无谓聊作一诗奉报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

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

百里饱看红䆉稏,一杯轻愧黑蜿蜒。

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