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不雨数遣比丘祷佛于庙祀龙于社皆不雨闻龙居响潭水中往潭湄刑鹅而祀之初崖月微明有风飒然动衣袂祀竟云物出雨态生已而遂雨然岁丰时和盖造物者之力而龙之惠也至前此不雨乃令之无状所召尔县之诸儒反为歌诗以雨归令甚无谓聊作一诗奉报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

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

百里饱看红䆉稏,一杯轻愧黑蜿蜒。

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独自饮酒祭奠深渊,步履轻盈歌声飘渺
月光洒在冰冷的祭祀台上,风雨中猪群沐浴天空
百里之外稻田丰收,一杯酒却让我愧对黑暗中的蛇
随意翻阅经书,往事如烟,面对风云变幻我心中迷茫

注释

自酌:独自饮酒。
椒浆:用椒制成的酒。
酹:祭奠。
紫渊:深渊般的神秘之地。
步虚:轻盈的步态。
声彻:声音穿透。
羽衣:仙人的衣裳。
坛心:祭祀台中心。
刑鹅俎:杀鹅的祭坛。
浴狶天:猪群在风雨中沐浴。
红䆉稏:成熟的稻谷。
黑蜿蜒:比喻黑暗中的蛇。
韦编:用牛皮绳编联的竹简。
漫记:随意翻阅。
经纶事:治国大事。
惘然:迷茫、困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乾旱之年,县境久不下雨的情景。诗人通过遣比丘祷佛于庙、祀龙于社的仪式来求雨,但皆无效。最终,诗人得知传说中的龙居响潭水中,便亲往其处进行祭祀。在一个微明月色与风动衣袂的夜晚,诗人完成了仪式,不久后便下起了雨。

诗中“自酌椒浆酹紫渊”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美酒的享受,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奈与孤独。"步虚声彻羽衣翩"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进行祭祀时,空灵的声音穿过他轻盈的衣袂。

“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两句生动地描写了祭祀场景和随后的天气变化。"百里饱看红䆉稏"表达了诗人对久旱无雨的困惑与不解,"一杯轻愧黑蜿蜒"则是诗人在面对未知力量时的自谦之情。

最后,“韦编漫记经纶事”、“老对云雷却惘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经历和传说故事的回忆,以及面对自然神灵时的敬畏与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和求雨仪式中的心理变化,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呈蔡内翰

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鸥随步屧。

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

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

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

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

门前宾客鄙可怜,纷如寒蚕饥望叶。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气萧条无一捻。

迩年恰得玉堂家,名在执鞭犹炜烨。

玉堂丈人廊庙资,宝带垂鱼光绕胁。

棣萼青春自一门,璇题白日常三接。

侧闻好士礼作罗,纤鳞弱翮归渔猎。

蹉跎岁晚曳裾人,半彫鬓绿仍随牒。

涧溪幽菜傥可羞,试杂万钱聊一筴。

形式: 古风

李白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首十二月初六日夜独坐松斋怀抱良不佳饮少辄醉庭下梅两株月色皎然倚树微吟偶诵李白此诗有会予意者次其韵追和一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形式: 古风

汪发彊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为此数句

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形式: 古风

和郑叔详送竹笋

渭川春色到龙孙,渐养侵云百尺根。

可惜斸来陪脱粟,葛陂留得看腾骞。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