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道中次王直夫韵

句曲东来草树秋,车音隔陇思悠悠。

西风黄土污人面,落日青山触马头。

息影道傍分茂荫,濯缨桥下得清流。

平生笑杀朱翁子,辛苦刚酬妾妇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丹阳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反思。

首联“句曲东来草树秋,车音隔陇思悠悠”,以句曲山的东来为背景,秋意渐浓的草木与远处传来的车声交织在一起,引发诗人无尽的思绪。这里的“车音隔陇”不仅指物理上的距离,更象征着心灵的隔阂与思考的深远。

颔联“西风黄土污人面,落日青山触马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西风、黄土、落日、青山,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人面被黄土污浊,马头触碰着青山,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旅途的漫长。

颈联“息影道傍分茂荫,濯缨桥下得清流”,转而描写诗人途中的小憩与洗涤心灵的瞬间。在道路旁,茂密的树荫为他提供了短暂的庇护;而在桥下,清澈的流水则让他得以洗涤心灵的尘埃,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尾联“平生笑杀朱翁子,辛苦刚酬妾妇羞”,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他嘲笑那些像朱翁子一样辛苦劳作却最终无法满足妻子期望的人,表达了对追求物质与名利的讽刺,以及对精神生活与内心满足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金陵咏怀

钟山日上紫烟收,金阙参差万瓦流。

帝业千年浮王气,都城百雉隐高秋。

声华谁觅乌衣巷,形胜空吟白鹭洲。

回首壮游心未已,西风策马看吴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过竹堂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

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元日饮王汉章小楼

元日高楼小合并,物华无语岁年更。

一樽对面贫亲戚,四帙临头老弟兄。

恋腊馀寒风漠漠,入春生意雨盈盈。

向来日月寻常过,谁有㳙埃荅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庐山图

壮哉庐山天下奇,瀑流千丈江瀰瀰。

何人巨笔写奇秀,欧公昔赠刘君词。

蒐玄抉怪轹万象,万古直与山争驰。

莆田先生山泽姿,壮节五老同崔嵬。

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

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

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

就中有理未可说,却被石翁加品题。

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

由来绝倡不可和,况此粉墨那容追。

秪应披雾见突兀,庶此峻拔如吾师。

吾师真是刘凝之,我视六一无能为。

凝之不作六一远,此诗此画谁当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