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箸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由宋代诗人林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品茗的雅趣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以“白云峰”为背景,点明了茶叶生长的环境,同时“两枪新”和“腻绿长鲜”形象地描绘了新茶的色泽与新鲜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清新之气。谷雨时节,正是新茶采摘的好时机,这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茶的品质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品茶的体验。诗人将品尝新茶的感受比作“湖上雪”,既突出了茶汤的清澈与纯净,又暗示了茶香的高洁与淡雅。同时,诗人还借品茶之际回忆起与友人在剡中(今浙江嵊州)共饮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与珍惜。

“瓶悬金粉师应有,箸点琼花我自珍”则展现了品茶时的细节与仪式感。诗人想象着僧侣在品茶时可能使用的装饰品——“金粉瓶”与“琼花箸”,这些精致的物品不仅增添了品茶的雅致,也体现了对茶道的尊重与追求。而“我自珍”则表明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珍视与享受。

最后,“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共享清谈与佳茗的愿望。通过“搔首”这一动作,诗人形象地描绘了思考与期待的场景,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品茶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春郊感怀

布谷催耕候,芳郊选胜晨。

山河非故国,草木自新春。

叹逝空成赋,逃名尚有身。

桃源他日到,谁是避秦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药名诗

地居京界足亲知,倩借寻常无歇时。

但看车前牛领上,十家皮没五家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彭山赠贯之

彭山隔重湖,落日见孤塔。

扬舲入空旷,烟树散鹅鸭。

山中老臞仙,万顷纤芥纳。

乘风落珠唾,暝色远相答。

平生尔汝分,磁铁契已狎。

万缘一笑空,个处无剩法。

方舟过谷隐,风雨寒霎霎。

黎明带星归,尚及斋鼓踏。

临岐戒后会,梅熟新秧插。

期我散缣楮,莫忘鸥盟歃。

形式: 古风

太常乐章又七首(其五)奉币

醴齐良洁,有牲斯纯。大采玄冕,乃昭其文。

王宫定位,粢盛苾芬。民事以叙,玄德升闻。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