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六首(其一)

父母子所养,子肥父母充。

欲富搉其子,惜哉术之穷。

霸者擅一方,窘彼足自丰。

四海皆吾家,奈何不知农。

形式: 古风

翻译

父母依靠子女供养,子女肥硕则父母得以饱食。
为了致富竟想牺牲子女,可惜这种方法已走投无路。
强权者独占一方,却使他人陷入困境以满足自己。
天下都是我们的家,为何不明白农业的重要性呢?

注释

所养:供养,依赖。
充:充足,饱食。
搉:剥夺,牺牲。
术之穷:方法的尽头,无计可施。
霸者:有权势的人。
窘:困苦,艰难。
四海:天下,泛指广阔地域。
奈何:为什么,怎能。
农:农业,农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寓言六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

“父母子所养,子肥父母充。”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孩子成长后能够回报养育之恩,使父母安享晚年。这里展示了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孝道和家庭伦理。

“欲富搉其子,惜哉术之穷。” 这两句则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追求财富却不择手段,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而忽视他人的困苦。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批评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

“霸者擅一方,窘彼足自丰。” 这两句描写了一些权势人物控制着某一地区,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段充实自己,却让周围的人处于困境。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地方官吏专横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四海皆吾家,奈何不知农。”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理想,即整个国家如同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农业生产,因为这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计和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寓言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道德的沦丧以及权力导致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王安石作为政治改革家,其文学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理想主义的情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强起

寒堂耿不寐,辘辘闻车声。

不知谁家儿,先我霜上行。

叹息夜未央,遽呼置前楹。

推枕欲强起,问知星正明。

昧旦圣所勉,齐诗有鸡鸣。

嗟予以窃食,更觉负平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彭蠡

茫茫彭蠡春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

东西捩柂万舟回,千岁老蛟时出戏。

少年轻事镇南来,水怒如山帆正开。

中流蜿蜒见脊尾,观者胆堕予方咍。

衣冠今日龙山路,庙下沽酒山前住。

老矣安能学佽飞,买田欲溯江湖去。

形式: 古风

悲哉孔子没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

蚩蚩尽锄商,此物谁能珍。

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

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散发一扁舟

散发一扁舟,夜长眠屡起。

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爱此露的皪,复怜云绮靡。

谅无与歌弦,幽独亦可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