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枣社

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

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

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

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

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

夜阑秉明烛,相对恍如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出发前往枣社驿站的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首句“夜发枣社驿,褰帷见明月”开篇点题,写出了诗人夜晚启程的情景,拉开窗帘便能见到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月照断崖冰,风吹阴磴雪”两句,通过月光与冰雪的对比,描绘了冬夜山间的清冷景象,冰与雪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

“山重复峻岭,十步九盘折”则展示了山路的崎岖险峻,每走十步就要上下曲折多次,形象地描绘了登山的艰难。接下来,“两崖夹深涧,线路仅容辙”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狭窄与深邃,两侧悬崖峭壁之间仅有一条勉强能通行的道路,增加了旅途的紧张感。

“缒车下百尺,轣辘声未绝”描述了诗人乘坐的车辆在陡峭的山路上缓缓下行,车轮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荡,更添了几分旅途的孤寂与艰辛。最后,“坡陀到平地,稍喜见雉堞”写出了从山中下至平原,终于看到了城墙,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预示着行程即将结束。

“隔城闻钟鼓,星斗何历历”则描绘了到达目的地后,远处传来钟鼓之声,夜空中繁星闪烁,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最后,“故人相劳苦,杯酒慰行役”写出了与老友相聚,以酒相慰的情景,表达了旅途中的温暖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过宁州

季冬落日黄,霜雪原野白。

驱车上峻坂,十步百夫力。

我行未半岭,回视但木末。

白云在高顶,可望不可及。

北风摧去翼,孤烟带远客。

居人候征骑,倦仆望前驿。

仓皇下坡陀,张灯已昏黑。

形式: 古风

游华山

我从秦川来,历遍终南游。

暮行华阴道,清快明双眸。

东风一夜翻作恶,尘埃咫尺迷岩幽。

山神戏人亦薄相,一杯未尽阴霾收。

但见两岸巨壁列剑戟,流泉夹道鸣琳璆。

希夷石室绿萝合,金仙鹤驾空悠悠。

石门忽断一峰出,婆娑石上为迟留。

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倾路绝令人愁。

十盘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

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无趾傍无俦。

巨灵仙掌在霄汉,银河飞下青云头。

或云奇胜最高顶,脚力未易穷冥搜。

苍龙岭瘦莓苔滑,嵌空石磴谁雕锼。

每怜风自四山而下不见底,惟闻松声万壑寒飕飕。

扪参历井上绝顶,下视尘世区中囚。

酒酣苍茫瞰无际,块视五岳芥九州。

南望汉中山,簪如碧玉抽。

况复秦宫与汉阙,飘然聚散风中沤。

上有明皇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环且周。

又有千岁之玉莲,开花十丈藕如舟。

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采根食实可羽化,方瞳绿发三千秋。

时闻笙箫明月夜,芝軿羽盖来瀛洲。

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万古无停辀。

君且为我挽回六龙辔,我亦为君倒却黄河流。

终期汗漫游八表,乘风更觅元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仿渊明自广

天地有常度,日月有常数。

有生则有死,如朝必有暮。

来者不可却,去者那容驻。

但喜故岁新,新年行复故。

故交零落尽,世岂能久住。

年衰性自忘,所以语多误。

况复眼半昏,文字宜少觑。

前路那可知,正宜委运去。

幸近古稀年,无复更多虑。

形式: 古风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一)

翩翩万里鹤,日暮将何之。

昏鸦择所安,笑汝不知时。

孔席不暇暖,此理吾何疑。

尚愧渊明翁,浊酒时一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