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书堂寺入芙蓉之麓五代时有胡先生隐居其地寺故名云今碑不书有游生者写华严经留寺清整可观生宁宗时人

雨歇入幽麓,朝气笼澹晴。

夷涂何所虑,乃此沿流行。

夭矫玉虬飞,惊波□天明。

急播万珠络,递应千雷轰。

忽激群鹭跃,徐肆游丝萦。

曲曲揭清浅,盘盘度崚嶒。

明生一掬绿,幽閟两林清。

胡为夥生聚,却羡非世嬴。

苍烟出磬响,深谷藏经声。

閒过小兰若,茶香满前楹。

谁写天竺书,秋雁点寒汀。

盛代安可及,隅谷有精能。

尝闻昔五季,胡君亦豪英。

读书向此地,讵冀千载名。

俗士轻高人,不著石丽牲。

空令绕竹泉,长作琅琅鸣。

寸心持馀感,出门陟寒青。

駮石当目隙,高下拥精灵。

朋聚鸟□伏,孤兀苍虎狞。

左峰覆欲压,右厓危将倾。

乾坤有此险,始□性命轻。

前迈忽自哂,天定亦何惊。

万杉列云际,浓澹因云成。

佳棕交翠竹,茅屋矗相凭。

向来看尽意,尽向眼中生。

老翁理泉窦,东菑秧事兴。

隃谓乐如此,翁颦诉其情。

历述先朝美,言罢泪纵横。

方余起醲羡,属闻意冥冥。

古来多隐者,全身一何精。

将非智不及,亦岂福难胜。

不然幽胜地,自可饱芝苓。

放麑心不忍,力极还小停。

歌吟杂悲乐,写之苍石屏。

他年有知者,此语良足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探访芙蓉山麓的书堂寺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夷涂”、“玉虬”、“万珠络”、“游丝”、“清浅”、“崚嶒”等,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首句“雨歇入幽麓”,点明了地点和天气的变化,雨后的山麓显得格外宁静。接着,“朝气笼澹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淡淡的阳光笼罩着山间,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夷涂何所虑,乃此沿流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流动的欣赏。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夭矫玉虬飞”、“惊波□天明”等描绘了山间水流的动态之美,以及水面上映照的日光,形成一幅动与静结合的画面。随后,“曲曲揭清浅,盘盘度崚嶒”则进一步展示了山间道路的曲折与险峻,以及沿途的景色变化。

“明生一掬绿,幽閟两林清”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机与宁静,绿意盎然,清幽无比。接着,“胡为夥生聚,却羡非世嬴”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苍烟出磬响,深谷藏经声”则通过自然与宗教元素的结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最后,“閒过小兰若,茶香满前楹”描绘了诗人悠闲地在寺庙中品茶的情景,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塘渡

早闻东吴路,今识黄塘滩。

聊乘舴艋过,一篙济艰难。

绿秧映屋秀,古木垂村寒。

旷野何所尊,乱跃千平峦。

回眺寒烟外,浮屠乃上千。

乾坤我来迟,促促宁遑安。

遥谢山中人,合眼无悲欢。

形式: 古风

文江夜舟

北斗一何渴,下饮空江流。

南雁知何愁,相唤不自休。

东浦征人归,孤灯出篱幽。

西渊捕鱼急,飞火走一舟。

汉皇极宽仁,今年租税优。

有生亦扰扰,吾道更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箬岭人家

溪回谷深盘,石阨水成布。

风吹岩下云,挂在溪东树。

雨深两岸花,高下楼台聚。

安知主为谁,倚遍阑干去。

形式: 古风

登北山塔

閒驱葛陂龙,急追数峰雨。

仙人专幽奇,我亦微径取。

山花带云香,徘徊绿承宇。

身行元气表,心明万里俯。

我今为我役,出没尘潦路。

仙人何超然,应笑我如许。

何当寄此山,隐几玩今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