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喜雪》由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描绘了大雪覆盖大地的壮观景象,以及对这一自然奇观带来的丰收预兆的喜悦之情。
首句“彤云荫四野”,以“彤云”形容天空中弥漫着的厚重云层,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暗红色的帷幕,渲染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接着,“瑞雪下层霄”则点明了这场雪的珍贵与吉祥,如同从天际降临的祥瑞之物,为大地带来清新的气息和丰饶的希望。
“远自龙沙度,纷疑兔苑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花的飘洒之态,既是从遥远的沙漠之地飘来,又像是在兔子的乐园中飞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的轻盈与广阔。
“幽兰曾共曲,黄竹谩传谣。”这里运用了典故,将雪花与幽兰、黄竹相提并论,暗示了雪花如同高洁的兰花与坚韧的黄竹一样,不仅美丽,更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同时,通过“曾共曲”和“谩传谣”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与欣赏。
最后,“佳此丰年象,皇穹格帝尧。”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喜雪所带来的丰年景象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上天恩泽的感激与崇敬,仿佛是在向古代圣贤帝尧表达敬意,祈求更多的福祉与繁荣。
整体而言,《喜雪》一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丰收景象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