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望江边

山外浮云云外城,江边羌角水中声。

九分雪发功名晚,一寸冰衔去就轻。

山与绣屏天刻画,兽编土宇地攲倾。

早扶藜杖关头去,要向中州看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峦之外浮云缭绕,环绕着远处的城市,江边传来羌笛的乐声在水面上回荡。
大雪纷飞,功名未竟,即使手中握有一寸冰,也觉得轻松无比。
山峦如画,仿佛天然的屏风,兽皮编制的房屋歪斜在大地之上。
早早地拄着藜杖走向关隘,我渴望前往中原,亲眼见证那里的太平盛世。

注释

山外:山的远处。
浮云:漂浮的云彩。
云外城:远处的城市。
江边:江水旁边。
羌角:羌族的乐器。
水中声:在水中的声音。
九分雪:大雪覆盖。
功名晚:功成名就的时间晚。
一寸冰:一小块冰。
去就轻:拿在手中感觉轻盈。
山与绣屏:山如画卷。
天刻画:自然的雕刻。
兽编土宇:兽皮编织的房屋。
地攲倾:地面倾斜。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关头:关隘处。
中州:中原地区。
太平:安宁、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太平景象的向往。

"山外浮云云外城":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山峦与天际相接,仿佛有城郭隐现于云雾之中,这一幕如同仙境一般。

"江边羌角水中声":羌角,即古代一种乐器,形似羊角。诗人听见了江畔传来的羌角声音,似乎是自然界在奏响和谐的乐章。

"九分雪发功名晚,一寸冰衔去就轻":这两句写的是冬日景象。九分雪指的是大雪纷飞,而“功名晚”可能暗示诗人对功业成就的期待。接着是一寸冰衔(衔,即咬持),形容寒冷,但“去就轻”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豁然。

"山与绣屏天刻画,兽编土宇地攲倾":诗人将自然景观比喻为精美绝伦的织锦和雕刻艺术,其中“兽编土宇”可能指的是山石间生长着各种植物,形状各异,如同动物栩栩如生。

"早扶藜杖关头去,要向中州看太平":诗人提起了手中的拐杖(藜杖),准备启程前往关外,心中怀揣着对“太平”景象的憧憬。“中州”往往指的是国土的中心,即京城所在之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太平盛世的向往。在宋代这样的背景下,这种情感尤为真切。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李丞用其韵(其一)

四时秋色可春回,古锦囊空信短才。

纸尾依随丞不负,天西穷绝客何来。

顽云垂翼山碉暗,乔麦饶花雪岭开。

投老播流情味恶,孤城移作望乡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答李丞用其韵(其二)

年少文声许过秦,仕涂便失自由身。

初思鲈鲙翻归兴,不见仙槎却问津。

道德千言遥胄事,文章万丈当家春。

鱼从丙穴如收得,更与张华细辨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谢杨秀才惠文编

漆园梦过感天涯,坐客元非借齿牙。

小杜阿房终是好,沈郎雌霓不容差。

岂羞东郭先生履,行谢关西孔子家。

五斗折腰闻道晚,未穷摛藻胜春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赋邓士载祠

高鸟无馀弓自除,由来名盛不堪居。

易挥道左降王缚,难弭朝端谤箧书。

更欲平吴功未就,可怜出蜀智何疏。

凤台山月知冤魄,夜夜停光照故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