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成都时在山间行进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感。首句“一山来了一山迎”,生动地展现了山峦连绵不绝的景象,仿佛每一座山都在迎接下一座山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接着,“鸟道崎岖信马行”一句,既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也暗示了诗人随性自在的心态,如同信马由缰,不拘泥于道路的崎岖。
“回首才看青嶂合,摇鞭又指白云生”两句,通过“回首”与“摇鞭”的动作,展现了诗人行进中的瞬间变化,山峰在回望中合拢,而前方则白云生起,寓意着旅途中的新发现和未知的期待。这种动态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松楸冢落巴人泪,杨柳风传杜宇声”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松楸冢代表了历史的痕迹与哀思,巴人泪则寄托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哀悼;杨柳风与杜宇声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最后,“旧说西川千万里,惊心咫尺锦官城”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成都的复杂心情。一方面,成都作为西川的重要城市,其距离似乎遥不可及,需要穿越千万里的路程;另一方面,当真正接近时,却觉得距离如此之近,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这既是对地理距离的描述,也是对心灵距离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旅程结束的期待与对未知城市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景象,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