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凤皇台次韵》,是明代诗人吴宣所作。诗中以凤皇台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凤不能来我亦游”,以凤不能至的遗憾引出诗人自己的游历,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接着,“兴怀多少寓江流”一句,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江水之中,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思绪的流转。
“有何黄鹤知人意,无际青天覆此丘”两句,运用了黄鹤楼的典故,以黄鹤难以理解人的深意,反衬出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无奈。同时,广阔的天空覆盖着丘陵,象征着宇宙之大与个体之渺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宇宙奥秘的向往。
“前辙几番蕉外鹿,中华元故海东洲”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历史的变迁比作蕉叶上的鹿迹,暗示了历史的轮回与不变。同时,强调了中华文明的根源在于海东洲,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最后,“千年台上空然到,难救滔滔误学愁”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知识学习的反思。千年台上的访客虽多,但真正能领悟其深意者寥寥,难以解决因误解而产生的困惑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