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引

人生天地间,慈孝本皆同。

孝者少能尽,慈者多有终。

所以古今人,慈心过孝衷。

因思古孝子,姓氏岂冥濛。

舜帝与闵子,自古所推崇。

王祥孝其母,黄帝孝其翁。

孝者殊落落,慈者竟充充。

非可率尔行,天性出乎中。

慈心涧中水,孝心树杪风。

树风摇有息,涧水流无穷。

定评慈与孝,二语为至公。

是故慈母恩,罔极似苍穹。

哀哀我慈母,莫报劬劳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慈孝引》由清代诗人林占梅创作,以深邃的哲理和深情的语言探讨了“慈”与“孝”的内涵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诗开篇即点明“人生天地间,慈孝本皆同”,强调了慈爱与孝顺作为人类情感基础的普遍性。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孝者少能尽,慈者多有终”,指出慈爱往往比孝顺更为广泛和持久,体现了慈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进一步,诗人提出“所以古今人,慈心过孝衷”,强调了慈爱的重要性,并通过列举古代孝子如舜帝、闵子、王祥、黄帝等人的例子,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历史传承。诗人巧妙地将“姓氏”与“冥濛”相对比,暗示了这些孝子的事迹虽已远去,但其精神却如同星辰般照亮历史长河,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最后,诗人以“慈心涧中水,孝心树杪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慈爱与孝顺的不同特质:慈爱如同山涧之水,源源不断;孝顺则似树梢之风,虽轻柔却有其独特的韵律。通过“树风摇有息,涧水流无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慈爱持久不衰、孝顺短暂而深刻的感慨。

诗的结尾“定评慈与孝,二语为至公”总结了慈爱与孝顺的价值,强调了它们在道德评价体系中的公正地位。紧接着,“是故慈母恩,罔极似苍穹”赞美了慈母的恩情,将其比喻为浩瀚无垠的天空,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深深敬仰。

“哀哀我慈母,莫报劬劳功”则表达了对慈母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无法完全回报母爱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慈孝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冲寒由小径入霄里

官道才过小径连,严冬无雨亦森然。

新晴云脚如拖帛,积雪山头若盖毡。

风逆寒鸦难到树,途长羸马忍加鞭。

舆中镇日垂帘卧,闷极看书又几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霄里庄晓发

唱彻鸡声后,篮舆破晓驰。

霜高虫穴闭,木落鸟巢危。

冻日藏低树,寒烟羃远陂。

行来三五里,村舍始晨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悼瑟吟

弱冠嗜音乐,性即嗜峄阳。

音节虽未妙,独弹情悠扬。

瑶琴称雅乐,惟瑟可匹当。

龙门有雅制,音清韵自长。

好合时无间,承欢慰北堂。

和乐将女载,一旦坠牙床。

坠碎弦齐断,鸾胶续未遑。

西山斜日落,凉月照空房。

空房寒寂寞,无复奏潇湘。

岁久结习在,孤桐犹自将。

挥手聊解郁,未鼓先断肠。

一弹风飒飒,再鼓露苍苍。

飞雉悲朝日,啼鸟惊夜霜。

一弹再三叹,响殚指转僵。

指僵音节错,欲续曲茫茫。

推琴起太息,四顾徒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正月二十日启馆呈逊兰师,并示若村舍弟

少小须勤学,文章实可亲。

师严力不废,性定课方真。

绛帐丹铅重,青灯尺璧珍。

待看春试返,芹藻羡头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