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启馆呈逊兰师,并示若村舍弟

少小须勤学,文章实可亲。

师严力不废,性定课方真。

绛帐丹铅重,青灯尺璧珍。

待看春试返,芹藻羡头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正月二十日启馆呈逊兰师,并示若村舍弟》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其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教育的重视与对师道的尊崇。

首句“少小须勤学”,强调了从小就要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奠定个人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接着,“文章实可亲”一句,表达了文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亲近的对象,意味着通过阅读和学习,人们可以与知识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师严力不废,性定课方真”则进一步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必要性。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内心稳定、态度端正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这体现了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合作。

“绛帐丹铅重,青灯尺璧珍”描绘了学习环境的庄严与珍贵。绛帐,古代指教师讲学的地方;丹铅,指校勘书籍时所用的朱砂和铅粉,象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青灯,夜读时的照明工具,象征着深夜不息的学习精神;尺璧,价值连城的玉器,比喻知识的宝贵。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学习者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知识的坚韧与执着。

最后,“待看春试返,芹藻羡头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春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这里预示着学生经过努力学习,将有机会参加重要的考试,获得成功。芹藻,古代文人常用以自谦,此处借指学生;头巾,古代读书人的装束,这里象征着功成名就。整句话寄托了对学子们未来学业有成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教育的力量和师道的崇高,还鼓励了年轻学子勤奋学习,追求知识与成长,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十五日郊迎朱丹园司马,途次口号(其一)

晓起藤舆出竹城,芳原绿水涨春耕。

青旗未待田间劝,何处不闻布谷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十五日郊迎朱丹园司马,途次口号(其二)

饭罢乡村日始升,牧童三五发鬅鬙。

牛高人小骑难上,拣得斜坡垫脚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地震歌

天朗气清日亭午,閒吟散食步廊庑。

耳根彷佛隐雷鸣,又似波涛风激怒。

涛声乍过心犹疑,忽诧栋梁能动移。

顷刻金甑相倾碎,霎时身体若笼筛。

厩马嘶蹶犬狂吠,智者猝然亦愚昧。

悲风惨惨日无光,霎尔晴空成昼晦。

扶老携幼出门走,忙忙真似丧家狗。

更有楼居最动摇,欲下不得心急焦。

心急势危肝胆碎,失足一堕魂难招。

蚁走热锅方寸乱,两脚圈豚绳索绊。

窘逼转愁门户狭,攀援不觉窗棂断。

如逢虎狼如触蠍,形神惝恍魂飞越。

偷眼视之但溟茫,满耳声闻唯窸窣。

千家万家齐屏息,大儿小儿多避匿。

少选声停地始平,相顾人人成土色。

地平踏稳相欣告,众口一时同喧噪。

老者无策少者疑,从此夜眠心不怡。

东南虽缺地无缝,岂有妖物簧鼓之。

自是乾坤气吞吐,世人那得知其故。

幸哉淡水尚安全,可怜嘉、彰成墟墓。

试问既震何重轻,消息茫茫归劫数。

长歌赋罢心转愁,惊魂未定笔亦柔。

此情回首不堪忆,此身犹自随沉浮。

安得长房缩地法,居吾乐土免烦忧。

形式: 古风

过隙溪村

觅胜过村西,清阴夹岸齐。

桥危新涨急,树暗野云迷。倚竹鱼庄密,乘潮蟹■低。

苍茫看暮色,落日隔前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