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九骚引(其九)抚玉镜》由明代诗人葛高行文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玉镜的赞美与思考,以及对古代圣贤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开篇“抚玉镜之纤尘兮”,诗人以抚触玉镜的轻柔动作开始,展现了对玉镜的珍视与敬畏。接着,“光皎皎而虚明”描绘了玉镜的明亮纯净,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心灵。“睹此物之神圣兮,不淑见而心惊”,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神圣之物时内心的震撼与敬畏之情。
随后,诗人追溯到远古时代,提到玉镜自轩辕时期便存在,蕴含着碧水般的青莹之色,象征着永恒不变的真理与美德。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唯有内心保持不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内心坚守的坚持。
“掷荣华于俗外兮,修礼容以为盟”,诗人倡导远离世俗的浮华,通过修炼礼仪来维护内心的和谐与坚定。黎明时分披衣而起,诗人借鸡鸣之象,表达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在道德与世俗之间,诗人选择遵循先圣之道,效仿邑姜的智慧与德行。
“览回文之纵横而咏胡笳之悲歌兮,则陈哀思而何所补于三纲?”诗人通过回文与胡笳的意象,表达了对复杂情感的抒发与对道德规范的反思。在浮华与道德冲突的时代,诗人呼唤回归传统美德,强调仁爱与道德的重要性。
“于斯之时亦浮华而相尚兮,饰翡翠而道德戕”,诗人直指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呼吁人们珍惜传统美德,避免被浮华所迷惑。诗人向往古代淑女的典范,推崇坤德与阳刚之美的和谐统一,强调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仁风衍于百代兮,德业修于椒房”,诗人赞扬仁爱与德行的传承,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道德修养。通过扫除杂念,焚香静心,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净化与升华。
“云飞飞以绕户兮,风飄飄而袭书窗”,诗人描绘自然景象,以云与风的动态,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广阔。隆冬时节,诗人以冰溜与菊花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同时也寓意着人在逆境中应保持坚强与乐观。
“柏森森而不凋兮,松苍苍其冒霜”,诗人通过柏树与松树的形象,象征着坚定不移的品质与对困难的超越。最后,诗人以“且草木亦有此劲操兮,吾人何可无此蕙纕!”结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仰与对自身品格的期许,强调人应当像草木一样,无论环境如何,都应保持坚韧与高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镜的赞美与思考,以及对古代圣贤品德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仁爱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品格提升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