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隐者图

六王昔崩荡,秦帝按剑兴。

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

豪气竟未已,用民如不胜。

因河既为池,起洮复坚城。

嘉哉诸老翁,携手西山行。

避世往不返,逍遥尘外情。

明星备洒扫,巨灵为友朋。

饥食玉井莲,手携三秀英。

世事一朝变,龙蛇复纵横。

石火咸阳焚,蚁聚成皋争。

致身青云外,顾视不为惊。

万期乃须臾,安知谷为陵。

尔来见图画,真气犹冥冥。

世人但蓬蒿,安知鸿鹄征。

桃源迷去路,蓬莱浪知名。

异时三峰游,会当慰平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华山的高人形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隐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六王昔崩荡,秦帝按剑兴”描绘了历史上的动荡与战争,接着“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然后“豪气竟未已,用民如不胜”表达了对秦朝暴政的批判,接着“因河既为池,起洮复坚城”描绘了秦始皇修建长城和池塘的壮举。接下来“嘉哉诸老翁,携手西山行”转向对隐者的赞美,他们远离尘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明星备洒扫,巨灵为友朋”表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星辰、巨灵为伴的超然境界。“饥食玉井莲,手携三秀英”描绘了隐者生活的清贫而自得其乐。“世事一朝变,龙蛇复纵横”暗示了世事无常,风云变幻。“石火咸阳焚,蚁聚成皋争”以咸阳大火和成皋争夺战的典故,象征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致身青云外,顾视不为惊”表达了隐者超脱世俗,面对世事变化泰然自若的态度。“万期乃须臾,安知谷为陵”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尔来见图画,真气犹冥冥”描绘了隐者生活的神秘与超凡脱俗。“世人但蓬蒿,安知鸿鹄征”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状态的羡慕,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平凡而庸碌的生活。“桃源迷去路,蓬莱浪知名”借用桃花源和蓬莱仙岛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生活的理想化和超脱性。“异时三峰游,会当慰平生”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隐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一)

原尝四公子,养徒各三千。

金玉弃如沙,快意当目前。

好士要尽心,安知悉英贤。

虽非霸王资,豪气故翩翩。

生为战国雄,死亦名千年。

晋重未反国,曹郑方接连。

靳惜粪土间,不能捐一钱。

宗社几不食,恶名高属天。

山枢刺昭公,死矣悲宛然。

如何万乘邦,徒为人所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咏史(其二)

秦兵谋大梁,决河灌夷门。

百万皆为鱼,闾里无一存。

不用无忌谋,人人皆有言。

天方纵秦毒,荡涤乾与坤。

虽得阿衡佐,谁能救崩奔。

政先趣嬴祸,指鹿遂亡秦。

翟义为汉谋,摄省因即真。

为忠岂不难,杀身亦已仁。

天道良悠悠,成败难重陈。

不见商山翁,采芝乐全真。

羽翼安储皇,天子不得臣。

形式: 古风

晚归望月

落日隐城头,深林已微暝。

相携步明月,诘曲穿缭径。

稍稍归鸟栖,四风乱钟磬。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六月七日大热及晓微雨

宿云晦城阙,晓雨生微凉。

绿缛草木润,清虚尘土香。

宇宙暂扫除,胸襟豁轩昂。

忽如沉痾去,飘若凌风翔。

适物能须几,执热每相望。

永愧江上翁,终岁浮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