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二)

修多妙用勿功夫,返本还源是大愚。

古佛不从修证得,直饶玄妙也崎岖。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禅宗高僧慧光之手,名为《颂》(其二)。慧光大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佛教中关于修行与悟道的独特见解。

“修多妙用勿功夫”,开篇即点明了修行并非依赖于繁复的技巧或刻意的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于心性的深处。这里的“修多”指的是多种修行方法,“妙用”则强调了这些方法的自然效果,无需人为的刻意追求。

“返本还源是大愚”,进一步解释了修行的本质在于回归本真,即“返本”,回到最初的纯净状态,而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正如“大愚”所言,真正的智慧往往被世人误解为愚钝。

“古佛不从修证得”,指出真正的觉悟者并不通过传统的修行方法获得,而是直接领悟到宇宙真理,这种领悟超越了形式上的修炼,直达内心深处。

“直饶玄妙也崎岖”,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面对最深奥的真理,修行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这里的“玄妙”指深奥微妙的真理,而“崎岖”则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和考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佛教中关于修行与悟道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内在的觉醒和直接的领悟,而非外在形式的追求。慧光大师通过这首诗,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修行方式,去探索内心深处的真理,实现真正的自我觉醒。

收录诗词(2)

慧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僧问(其一)

宝盖高高挂,其中事若何。

谁师言下旨,一句不消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答僧问(其二)

宝盖挂空中,有路不曾通。

傥求言下旨,便是有西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还丹口诀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处处焚。

一阴一阳乃成道,秋石苍苍浪子孙。

玄武朱雀明前路,涌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制铅成宝物,姹女藏头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车,四十二气烈仙窟。

颜如玉,貌如霜,枣叶雄朱修修毕。

手抟日月入炉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济凡间饥冻疾,不如学道急须出。

水煮冥冥白虎身,兽炉上下两莫测。

大象不游于兔穴,大悟不拘于小节,迷者心差皆总失。

非传下界盲瞽人,灭族亡身不可出。

六歌六歌,尔翱已去往蓬莱,白日霞仙,今古密鹤。

叫前程,洞庭湖,礼我圣祖为留术。

去无声,甘如蜜,一七二七七万毕。

开炉忽见火一团,光彩炎炎赫赫奕。

虽济凡间饥冻疾,不如访道栖金室。

形式: 古风

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

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

傍边一点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

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