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读涪翁所作爱之因怀其人和韵奉寄超然

溪雨初收岸草微,柳丝堪入绿罗机。

望中情远恨烟树,何处暖多嫌衲衣。

却信真人还有梦,岂关禅子未忘机。

春风痛与传消息,教忆旧山新翠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雪夜阅读涪翁所作之诗后,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溪雨初收岸草微”描绘了雨后溪边草色初现的清新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柳丝堪入绿罗机”一句,以柳丝的柔美与织机的细腻相映衬,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望中情远恨烟树,何处暖多嫌衲衣”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远处的景物在烟雾中显得模糊,而近处的温暖却让穿着僧衣的诗人感到不适,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状态。

“却信真人还有梦,岂关禅子未忘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相信即使悟道之人也有梦想,这并非因为禅者未能放下世俗之心。这里既有对友人追求精神境界的肯定,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未能完全摆脱尘世束缚的感慨。

最后,“春风痛与传消息,教忆旧山新翠归”两句,以春风作为使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重聚的心情。春风不仅带来了消息,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激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在追求精神境界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与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公亮超然见和因寄复答之

高人秀句入幽微,濯出秦川锦一机。

剪制未为春步幛,暗投先作夜行衣。

语尊九鼎真难荷,意的千钧善发机。

早晚杖藜松下见,应疑刘远谷中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瑞香花

灵根闻是花中瑞,可怜亦肯乘春开。

色深卷肉浅巴锦,香浓入骨生秦梅。

也知秀丽不群品,最宜阴洁幽庭栽。

落英红叶不忍扫,从教狼藉蒙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灵源禅师

平生风骨秀琳琅,水镜胸怀未易量。

声利光中忙趣少,烟霞影里淡心长。

云泉隐德无情动,猿鸟侵身不乱行。

他日定归当卜筑,青藜紫蕨壮诗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许秀才

虬髭铁面鹤精神,水鉴心胸不受尘。

吹耳松风靠藜杖,敞衣山月岸纶巾。

虎头猿臂成何事,道骨方瞳亦可人。

他日西湖如过我,饮君一味武林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