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四)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在异乡做客已久了,这里让人感到舒适的地方很少。
我空闲时常常带着书卷,身处偏僻之地习惯于穿着粗布衣裳。
妻子满足于简单的咸菜生活,孩子们因为竹笋蕨菜而身体健壮。
出门又能去哪里呢,每天只是关着柴门度过时光。

注释

他乡:外地。
宜人:舒适。
此界:这里。
稀:少。
身閒:空闲。
长:常常。
挟策:带着书卷。
披衣:穿着粗布衣。
齑盐:咸菜。
乐:满足。
笋蕨:竹笋蕨菜。
肥:健康。
何所适:去哪里。
终日:整天。
荆扉:柴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表明诗人长时间客居在外,对于这个陌生的地方逐渐适应,但同时也感到人烟稀少,孤独感油然而生。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则是说尽管身体被长期的旅途所磨炼,习惯了在偏远之地行走,但依然需要时常披上衣服以对抗那里的寒冷。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透露出他对于这异乡环境的一种适应和习以为常。

“妻有齑盐乐,儿因笋蕨肥”是对家庭温馨一面的描绘。尽管生活在偏远之地,但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依然给予了诗人极大的安慰和快乐。妻子的勤劳(齑盐)和孩子的茁壮成长(笋蕨肥),都是诗人心中最宝贵的。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则是对外出寻找目标或目的地的困惑,以及面对外界时选择闭关自守的心境。诗人在问自己每当出门想要去哪里,而实际上却常常是一整天都在家中,甚至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只想着把自己的世界封锁起来。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对于异乡生活既有适应又有孤独和困惑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家庭的依赖和温暖。这不仅是一首关于漂泊生活的诗,更是关于人性的诗。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三)

嗜好非前日,颠狂减少年。

久疏长夜饮,新学小乘禅。

觅句驱春恨,翻书引昼眠。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二)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茶摘春山嫩,泉烹雨涧新。

萧然烟篆室,处处喜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一)

抱病云山远,兴怀节物新。

林红纷过雨,岭翠郁堆春。

猿鸟时相狎,烟霞日自亲。

可怜成底事,半世走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关子东约中秋游天竺再用前韵有诗和之

湖光尽处两山开,夹道苍松郁壮哉。

水过冷泉双涧合,石飞天竺一峰来。

胜游喜有幽人约,佳句俄催爽气回。

桂子中秋正芬馥,流霞好泛月边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