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历巫山曲,焉知楚塞长。
巴东行二日,才到古高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钟惺所作的《至巫山》。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巴东出发,经过两日行程,终于到达古老高堂的巫山之景。通过“不历巫山曲,焉知楚塞长”这句,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只有亲身经历,方能深刻理解的哲理。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有郎爱弦索,北调久无传。
恨学江南曲,声声带可怜。
遮莫上瞿塘,滟滪大如象。
不见建溪石,连亘三千丈。
山色乍有无,江光递明灭。
夕阳大道傍,行人读残碣。
枯柳霜中鹊,长烟雨后山。
人来吹笛罢,独立碧溪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