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海棠春·夜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夜晚独自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芭蕉却报黄昏雨”,以芭蕉叶的摇曳暗示着黄昏时分的雨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听不断、莲花双杵”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声比作莲花上轻轻敲击的双杵声,形象地描绘了雨声的连续不断,同时也赋予了雨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拥膝更支颐,趺坐浑无语”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夜坐时的姿态,他紧拥膝盖,支撑着下巴,静静地坐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又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言语,只有内心的独白。
“冶游试问谁边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仿佛在询问自己曾经的游乐是否已远离,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全不听、城头谯鼓”则进一步强调了夜的寂静,连城头的谯鼓声都听不到,突出了夜晚的深沉与孤独。
最后,“应教短辕中,挥秃琅琊麈”两句,以“短辕”和“琅琊麈”为喻,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追求或向往,即使在如此寂静的夜晚,也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持与执着,挥动着手中的“麈”,即毛笔,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夜晚静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