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宫廷的静谧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夜晚的宁静与自己的思想活动。"花隐掖垣暮"一句,通过花影藏映在墙头的晚景,表现出一种幽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情趣。"啾啾栖鸟过"则是夜深人静之时,小鸟归巢的声音,更增添了一丝温馨与生命力的氛围。
接着"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两句,以宏大的天文景象描绘了夜空的壮丽。星辰如织,月光洒满,让人不禁感受到自然界的辽阔与深邃,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广大与深沉。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两句,则转向了内心世界。夜晚,金钥(古代宫廷门锁)声响起时,诗人却未能安然入睡,而是随着微风去思念那遥远的玉珂(古代贵族妇女佩戴的一种饰物),这种思绪不禁让人联想到诗人的某种情感寄托或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最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清晨和新一天的期待与询问。这里所谓的"封事"可能指的是宫廷中即将发生的事情,而"夜如何"则是对当前这宁静而深邃夜晚的一种询问,既包含着对夜晚美好时光的珍惜,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不可预知变化的关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在春夜独宿宫廷中的内心世界与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把握。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
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
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
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
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