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其一)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

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翻译

我思念的人在哪里呢?情感深重,遍布各个角落。
想要去往东西南北各处,却被千条江河和万座山峰阻隔。
春风拂过花园,各种花朵竞相开放,朝阳照耀房屋,百鸟齐鸣。
喝下三杯酒已足以让我忘却烦恼,但一生的遗憾又该怎样承受呢?

注释

我所思兮:我思念的人。
在何所:在哪里。
情多地遐兮:情感深重,遍布各地。
遍处处:各个角落。
东西南北:四方。
皆欲往:都想前往。
千江隔兮:千条江河阻隔。
万山阻:万座山峰阻挡。
春风吹园:春风拂过花园。
杂花开:各种花朵盛开。
朝日照屋:朝阳照耀房屋。
百鸟语:百鸟齐鸣。
三杯取醉:喝下三杯酒。
不复论:不再考虑。
一生长恨:一生的遗憾。
奈何许:该如何承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感春四首·其一》。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和无限的情感流露。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无论身在何处,那种情感总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种思念既渴望得到满足,又因为各种障碍而难以实现,反映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这一句则更加深化了前面的情感表达。诗人想要前往心中所思之地,但现实中的种种障碍如同千江万山,让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强烈的冲动与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这一段转向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春光、花开和鸟鸣,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画面,同时也映射出他内心深处对于生活和希望的渴望。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最后两句则是对酒的寄托,以及对一生难以排遣之恨的无奈。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但这种逃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那种“一生长恨”依然存在,显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生命、希望与无奈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感春四首(其二)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春四首(其三)

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

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

冠敧感发秃,语误惊齿堕。

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形式: 古风

感春四首(其四)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祗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新竹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