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照堂

去年秀水拍桥深,闻说幽堂绿可临。

自愧尘埃逢泽上,空思潇洒太湖阴。

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

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去年秋天,秀水拍打着桥下的深潭,听说那里的幽静堂阁周围绿意盎然。
我感到惭愧,自己身处尘世,此刻却有幸来到这如诗如画的泽国,只能空想那太湖边的潇洒景象。
讲经的高台已经寂静,只剩余烬在风中飘摇,僧人的斋钵里留下了翠色的小鸟。
这里应当是禅修的终点,无需再寻找其他隐居之地,如那双林般的宁静之所。

注释

秀水:清澈美丽的溪流。
幽堂:静谧的堂屋,可能指寺庙或隐居之处。
尘埃:比喻世俗生活或尘俗之人。
泽上:水边,湖泊之上。
太湖阴:太湖边的阴凉处,可能指环境清幽。
经台:讲经的平台。
红烬:烧过的火烬,可能指香烛。
斋钵:僧人用于盛放食物的器具。
翠禽:绿色的鸟类,形容鸟儿的羽毛颜色。
禅机:佛教中的智慧或领悟。
双林:佛教故事中,佛陀入灭的地方,象征隐居修行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藻所作的《静照堂》,描绘了秀水环绕静照堂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处环境的感悟。首句“去年秀水拍桥深”,通过回忆去年的场景,展现出流水潺潺、桥影深深,暗示了静照堂的宁静与深远。次句“闻说幽堂绿可临”,进一步描绘了堂前绿意盎然,引人向往。

诗人感慨自己身处尘世,能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超脱,“自愧尘埃逢泽上”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自谦和对清幽环境的羡慕。接下来两句“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描绘了僧人在经台上讲经后的闲适,以及斋堂中鸟儿栖息的和谐画面,增添了禅意。

最后两句“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表达了诗人认为静照堂就是理想的禅修之地,无需再寻他处寻找类似的隐居之所,暗含了对禅宗生活和心灵净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3)

钱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程给事知越州

越水浸天云脚乱,越山洗露秋骨巉。

山重水远地万顷,居者暇裕无毁谗。

朝家左顾倚藩捍,提兵开府为立监。

得吾耆老自青琐,命书临遣芝泥缄。

公以文章政事豪,骥跃天衢?羁衔。

七闽南海劫大利,伟望压俗山之岩。

欲公锦衣耀闾里,绶章灿烂拖虹縿。

神武方兹五兵戢,高躔夜半隳祅搀。

劭农决讼更何事,宁有纤蠹烦荑摲。

黄堂歌酒醉宾从,独持大体钩最凡。

姓名定入神仙籍,蓬莱上下鸾鹤骖。

何当东去一解榻,归心千里追飞帆。

形式: 古风

游烂柯山

春郊杂遝拥红旌,共访仙踪啸傲行。

云径直从深崦入,石梁宛在半空横。

岩边瑶圃新开出,洞里芝田旧种成。

羽客一枰无复见,青山留得烂柯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庆长春/念奴娇.寿戴一轩

有酒如渑,便开怀痛饮,我歌君拍。

世事轮云都莫问,只要颜红鬓黑。

鹂燕风清,鸳鸯水暖,打当生申节。

薰风来也,几人感戴翁德。

好是驾海胸襟,屠龙手段,一笑乾坤窄。

门外尘涛三百尺,不博剡溪一雪。

绿幕红围,妙歌细舞,且醉三千客。

问翁年纪,广成千有二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句(其二)

富川郡治居高闲,万顷平湖几案间。

形式: